回到荒凉
仰望星空,偶尔会莫名地想象天空的距离。那些闪烁的星辰,似乎触手可及,却又无限遥远,于是你知道,你只是一粒微尘,在茫茫尘世间,与万物为邻,却又孑然一身。人如天空的星辰,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那是心灵的属地,若不曾远离,你便永远属于自己;若无言舍弃,那你怕是早已迷失了自己。
对于人间,我们都只是过客。可即使是过客,有些人留恋城市的灯火霓虹,有些人却只愿独坐于山间湖畔。心性淡泊的人处在城市的喧嚣之间,总会感到厌倦和疲惫,只因城市的阑珊灯火下,埋藏的总是虚伪和欲望。于是,简单的人总是向往林泉山水。只不过,红尘深处的人,纵使心生厌倦,又有几人能够洒脱地远离繁华,去看外面的世界!繁华如梦亦如墙,到底还是阻挡了无数人性灵的归路。
那年夏天,海子从远方归来,却又像是远离了家乡,独自徘徊在天涯。对于这个以梦为马的诗人来说,城市是一片晦暗的风景,透过窗口看世界,他似乎只能看到荒凉。他只愿坐在安静的地方,或是草原之上,或是大海之畔,静静地写诗,看流年似水。可是此时,他的流年只有一窗昏晓。命运的锁将他锁在城市,他无力挣脱。这是海子的悲伤。
老乡们,谁能在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乡们,它高过你们的粮仓
如果我中止诉说,如果我意外地忘却了你
把我自己的故乡抛在一边
我连自己都放弃 更不会回到秋收 农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 穿上泳装 安静地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夏夜,他也曾仰望星空,看月光如水。他总会在这时候放飞自己,于是他又遇到了雪山,遇到了草原,遇到了青海湖。那里有他梦里永不变色的云淡风轻。只有沉睡在那里,他才能感到生命的安详。可是梦外的人间,仍旧风雨飘零。寄身人海,到底没有安坐山水来得自在。
仍是这个寂静的夏天,大弟弟查曙明以四百多分的高考成绩落榜,海子为之难过,他写信给弟弟说:“亲爱的弟弟,生活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没有苦难,哪有坦**……”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灵慧的海子对此了然于心。可是他终究是个纯粹的诗人,做不到圆融,做不到淡然,所以当他向着心中那个柳绿花红的田园走去时,就必然离烟火人间越来越远。
在写给查曙明的这封信里,海子还写道:“爸爸来信说家里的经济又陷入了窘境,我知道实际情况可能更为糟糕,不知道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尝到荤味了。我羞愧难当,想想爸妈苦了一辈子,年纪大了没有享受到该有的幸福,到头来还要为我们所累。唉,我的心情十分不好受……”他给弟弟寄去复读费六十元,并且说:“不够请你及时来信,我会为你寄去。”
这就是他身上系着的那条长线。从寂静的村庄到繁华的城市,他走出了很远,如果他不曾遇到诗,或许生活会是另一番光景。可是那时候,他拿起笔写下几行轻灵的句子,从此诗便成了他的信仰。不过,他从未忘记自己作为家里长子的责任,不管何年何月,他都记得父母殷切的眼神,以及他们走过的那条心酸长路。诗人是最怕牵绊也是最不需要牵绊的,可是海子注定无法挣脱那条线。所以他很痛苦,却无处言说。
未知的途中,生命总会或多或少地偏离原来的方向。海子遇到诗,走向那片山水田园,看不寻常的风景,听不寻常的声响,可是另一方面,他却必须和许多人一起,走在寻常的路上。他想要飞翔,却如断翅的飞鸟,终于无法飞上云天。梦在远方,心在流浪,都无法改变注定的人间路。
那时候,海子阅读了《瓦尔登湖》,他曾对苇岸说,自己在1986年读到的最好的书就是《瓦尔登湖》。他爱上了梭罗,也爱上了湖畔那座小木屋。其实海子何尝不想只带着几本书,去往那样幽静的湖畔,把微尘般的生命放置在山光水色之中。他喜欢那样的宁静和自在,在那样的湖畔,他有着无与伦比的欢喜。可他只能在梦里触到那里的水花,真的只能如此。梦若太美丽,醒来时便只有落寞惆怅。所以很多时候,悲伤的海子只能枕着月光,梦见深蓝色的大海、浅绿色的草原。
或许,在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海子会想起青海湖,也会想起沈碧。那个女子是他心中永远的朱砂痣,不管度过多少春秋,他总会想起那个秋天的相逢。可是她真的不能陪他走向山水,领略自然的美;也不能与他携手湖畔,看月光清凉。她已是他冷落的天涯。
海子曾说:“陶渊明和梭罗同是归隐山水,但陶重趣味,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这就是我的诗歌理想,应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所以他不像许多诗人那样喜欢江南,在他的诗中几乎见不到江南的字眼,也见不到小桥流水,见不到杨柳依依、荷叶田田。他寻觅的是生命的真意,不是春江花月夜的那几分柔和和婉约。
你主要是人,其次才是诗人。这就是海子的态度。东篱采菊、南山种豆,无数人向往这样悠然清逸的生活。可想而知,当海子说出应当抛弃文人趣味的时候,多少人会对他冷眼相看。可是那又如何,他就是唯一的海子,对诗、对生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他不喜惯常的逻辑,不喜古老的定则,只愿独自寻找属于他生命的那片光彩。这样的海子,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必须承认,他是个不寻常的生命。
“这是一个夜里,我想写我身后的,或者说,我房子后边的一片树林子。我常常在黄昏时分,盘亘其中,得到无数昏暗的乐趣,寂寞的乐趣。有一队鸟,在那县城的屋顶上面,被阳光逼近,久久不忍离去。”这是海子日记中的文字。恐怕无人知道,他所说的昏暗的乐趣和寂寞的乐趣是何种模样。可我们穿过时间的墙,仍能看到他独立残阳沉思往事的身影。他甚至不需要落霞孤鹜,只是想在西去斜阳的光线里触到生命消逝前的一抹微温。
无论如何,独立残阳,总会让人伤感。海子的伤感与爱情有关。他曾和沈碧共话斜阳,诗意流连,可此时,他却只能仰头叹息,俯首悲凉。斜阳再美,也会送给你幽暗的黄昏。孤独的生命,像是身处寂寞天涯,心无所依。最好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回忆起从前的美好,可是谁又能忍得住。忍不住回忆,也就免不了悲伤。悲伤之余,也只好对着归去的斜阳无奈地叹一声:当时只道是寻常。
也好
我感到
我被抬向一面贫穷而圣洁的雪地
我被种下,被一双双劳动的大手
仔仔细细地种下
于是,我感到所罗门的帐幔被一阵南风掀开
所罗门的诗歌
一卷卷
滚下山腰
如同泉水
打在我脊背上
涧中黑而秀美的脸儿
在我的心中埋下。也好
我感到我被抬向一面贫穷而圣洁的雪地
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是我的棺材,我是你的棺材
这个8月,西川来到昌平。知己重逢,让海子无比温暖。他们在小酒馆里喝酒聊天,却全然不是从前诗酒流连的模样。恰同学少年,毕竟只是当年的事情。世事茫茫,谁又能在后来的岁月里,打捞起青春时节的那些美好时光?海子对西川说,自己打通了小周天,西川只是笑笑。和许多人一样,他不知道,气功对于海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倔强的海子有他自己的选择,无人可以改变。当然,也无人知道他心底到底藏着多少悲伤。
西川还陪海子看了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改编的苏联电影《白痴》。这大概是海子在昌平所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此后,海子的时光几乎只与诗有关。他也曾去过远方,可是更多的时候,他在昌平那间房子里,将红尘岁月雕刻成孤寂的模样。
我不禁想起了顾城那首诗: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没有杂乱的市场,没有众多的居民,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只有一片落叶,只有一簇花丛,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我的梦,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没有森严的殿堂,没有神圣的坟陵,安安静静,安安静静。只有一团薄雾,只有一阵微风,还悄悄依恋着—童年的纯真……
海子的心,何尝不是一座远离红尘的小城,没有喧嚣,没有苦涩,只有风吹落花叶,山川静寂,河流安详。虽然冷冷清清,却也疏疏朗朗。所有的心事都可以说与门前流水,所有的美好都可以交给笔下文字。而他只是坐着,不羡浮华,不遇离合,与山水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