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朝詩人的沉浮人生

28、溫庭筠:向上社交是門大學問

字體:16+-

溫庭筠出生在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活很拮據。有人會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沒落了,也肯定比平常人強些。其實不然,溫庭筠的家族在初唐時期很繁榮,家族中還出了丞相這樣的高官。可溫庭筠出生在晚唐,家族傳承了上百年,早已不是當年的的溫家。他的父親甚至連縣尉這樣的官都做不得,史書上更沒有對溫父一字半句的記載。連溫庭筠自己都不想提起父親,沒有半句對父親的評價。他七歲那年父親去世,兄弟姐妹們全都跟著母親生活,所以家裏更難了,溫庭筠不甘心家族就這樣沒落,總想著要重振家風。不過他也的確有這樣的才能,不管是詩詞歌賦,還是吹拉彈唱,溫庭筠都很在行。藝術家所必備的高超鑒賞力,和領悟力他都有,而且對詩詞可以用手拿把掐四個字來形容。隨便說一句話,都能帶出韻腳和典故來。但溫庭筠幼稚且情商低,老天爺給他機會他都不中用。唐朝部分皇帝信奉佛教,跟著有名的僧人學禪可以增加自己的威望,算是人入仕的一種法子。溫庭筠跟著宗密禮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宗密在朝中有政治盟友,而且在皇帝心中也有分量,跟著宗密或許能闖出一片天地來。隻是甘露寺之變差點將宗密牽連進去,所以溫庭筠隻能想其他法子入仕。

溫庭筠一直想結交上層貴族,幫助自己走入仕途,可都不太成功。不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子,溫庭筠通過自己的法子認識了太子李永,成了太子的陪遊文人,李白也曾經是玄宗李隆基的陪遊文人。這個工作就是跟著太子出去玩,然後按照太子的要求作詩助興,算是比較輕鬆的工作,因為有了這份交情,溫庭筠隨後搬去長安。本以為跟著太子混,總比跟著和尚混穩妥,以後還不是太子近臣。可誰也想不到太子死了,這條路也跟著封死。他發現了另一條“所謂的捷徑”,就是參加科舉考試。他很自負,覺得自己的才華應對科舉考試富富有餘。從二十七歲開始,每一年的國考溫庭筠都會參加,報名比誰都積極,考題比誰都熟悉,就是答案也是寫的遊刃有餘,但就是考不上。在唐朝晚期有四條用人準則,第一條人要長得好看,第二條說話要辯證,能多角度思考問題,第三書法要過關,字是臉麵,文人的字怎麽也要拿得出手。第四條要語數外精通,不止會些文章,還要會數學,懂地理。總而言之,就是不但長得要高,顏值要好,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