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曆史

話說當年高考時

字體:16+-

文 / 楊漢新

畢業已經二十年了。近來看到一些有關當年高考的文章,勾起了我對自己高考前後的回憶。雖然二十四年過去了,當時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一般人的高考到一月份接到錄取通知時結束,而我的高考卻延續到入校後三月份體檢複查通過才算了結。

記得是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早上六點的新聞節目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正式播出招生改革的消息。當時我們生產隊正在三道溝邊的一塊田裏種油菜。這條新聞猶如長長隧道裏的一束亮光,讓我看到了希望,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十月二十三日,是一個改變我命運的日子。

不堪回首

從一九七五年一月十日高中畢業到那時,我回鄉勞動已經一千多天了。當然在這之前我雖然生活在農村,但畢竟還算是個學生。畢業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一個全勞力。一米七八的個頭,什麽重活都躲不過。多少文章寫知青下鄉苦,其實這回鄉知青更苦,沒有額外多分半份口糧,沒有政策的優惠。在這個不平等的社會裏,因為回鄉知青本來就是農民,那麽受苦受難也就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如果你生來就是農民,那麽你的命運就注定了,你不可能有與城鎮居民戶口的人同樣的機會去受教育,去就業,去遷移。多少年來對幹部職工和城鎮人口的懲罰,除了刑事處罰就是遣送回鄉,或是下放農村了。這樣的製度太不公平了,大城市與小城鎮不平等,城鎮與鄉村不平等,父母的地位更加大了這種不平等。最近戶口製度的改革開始見諸報端,不知能到哪一天,才能真正達到“生來平等”的境界啊!

在農村,如果你的家庭成分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你也還有參軍,當民辦教師、赤腳醫生、會計、出納、記工員、電工,或去大隊或生產隊加工廠,開手扶拖拉機等機會;如果父母還是隊上的幹部,你的機會也就更大。可如果你家的成分是地主富農,那日子就慘了。唯一的期望就等著體現“可教育好的子女”的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