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缺什麽

12市場中國:學習西方,反思西方

字體:16+-

西方化的私有製也不是萬能的

——劉偉市場出現問題是因為不夠純粹的“私有製”嗎?

中國30年的經濟發展無疑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市場化,盡管有人說國際金融危機給自由市場經濟以一記響亮的耳光,但問題和危機,恐怕更多還是出在應用層麵,而不是市場經濟製度本身。對中國來說,許多問題暴露的可能不是市場失靈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市場不夠的問題。

劉偉:

有可能。我認為,危機在現今可能會對市場有挑戰。對此,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大概列了五個方麵,其實就是表明私有製越純粹未必就越能解決問題。

前一段時間風行經濟自由化的時候,認為市場出現問題是因為私有製不夠純粹,產權不夠清晰,所以出現了市場交易成本如何如何。很多理論支持這種觀點,即產權清晰化就能夠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但是現在看來,在西方這種高度自主的市場製度下,確實也有私有製和社會化生產的矛盾,有盲目自發性的必然。

這就告訴人們,在中國搞純粹的市場化未必就能夠構築起健康的市場,所以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不應該走純粹的私有化道路。但是,不能由此否定市場化的方向,因為人類沒有一個社會文明是在市場以外形成的。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這就是說,高度自由化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出台以後,麵對國際金融混亂局麵,斯蒂格利茨於2002年在《喧囂的90年代》一書中就預警:如果國際經濟金融界不做出改變,未來更大的危機很難避免,可謂一語成讖!

斯蒂格利茨也是主張經濟自由的,但強調自由是要有嚴格的製度約束的。他當時是說,如果放棄約束的話,這個自由就沒邊際了,就會出現所謂次貸、爛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