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缺什麽

後記

字體:16+-

1

不得不承認,寫書和出書都是熬人的事。

一方麵,這部書前期階段(從訪談到初稿)就曆時一年多,是用時間“熬”出來的。

作為一項頗為特殊的經濟研究課題,其誕生過程,並非常規意義上的策劃或寫作。

並且,一旦成書之後,當十多位學術大家的精彩見解分門別類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時,人們或許並不會特別關心。在這背後,議程設置者曾經如何一步步地聯絡、設問、對話、梳理、行文、回訪——實際上,整個流程遠比這要瑣碎。

另一方麵,這部書後期階段(從修改到編排)亦幾經波折,不僅要“熬”夜,也要“熬”心。

盡管從初稿的意義上,可以認為這部書事先是在雜誌上分期連載的,但要真正實現從片爪鴻泥的雜誌專欄到自成體係的圖書專著,必須經曆一個化蛹為蝶的艱難進化過程。

可想而知,最後這則編織成型、交由讀者閱讀的宏大經濟故事,是多少**與理想的集合。

這個集合,恰好回答了我最終定下的書名:

“中國經濟缺什麽?”

——創新精神,以及理性。

2

一年多以前,當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嘯波及中國實體經濟,傳統製造企業一片哀鴻遍野之際,除了欷歔與憂慮,我亦好奇:那些享有盛譽的經濟學家、法學家和思想家,會怎樣看待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對紓解內外失衡的中國式危機,又會有怎樣的各自主張?

時值年末,記者張新華向我提議:可否將“高端訪談”欄目辦成你與經濟學家對話的一個品牌專欄?

對大家們想法的好奇,加上縈繞心頭已久、立誌打造係列專欄提升雜誌影響力的深層次想法,讓我立刻答應下來,並基於迫切驅散金融危機迷霧的經濟時局以及找尋中國經濟缺失的初衷,規定好了年度主題:向頂尖經濟思想家“問計危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