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國

第二十二章 戰時幕僚團

字體:16+-

1938年又有戰時幕僚團的建立。戰爭開打了,對方來者不善,海陸空大打出手。範圍逐漸擴大,我方對軍政幕僚的需求頓然增加。陳布雷回憶說,涉及戰爭的各個專門問題需要搜集資料,分類研究,交由中樞甄別取舍;各方所上條陳以及請示之文件,由於量大,須有專人簽擬,然後交由統帥審查決定。當時國中各方有誌之士,自願投效者很多,亦應有專門機關從事延攬。遂由陳布雷出麵,請示蔣介石,獲準在軍委會內設置參事室。早期以朱家驊為參事主任。

不過對此參謀團,陳布雷也有他自己的看法。

早在抗戰前三四年,熊式輝等人就力勸蔣介石,要在蔣介石的周圍組織類似智囊團的機構,而陳布雷主張慎重從事。他認為,智囊團本身的延攬,就需要有高人主持,假如見聞不廣、心思欠周之人得任幕僚職位,就純粹是多一累贅。他以為,先前不久的南昌行營的設計委員會,作用就不大。

陳布雷直言,智囊團這種名稱,他始終以為不適合用於中國。

但是參謀問題怎麽解決呢?他以為,可以延攬具有專門學問者、通曉政理者若幹名,以備谘詢,而戰時已有各種專門軍事參謀機構,已經足夠。

抗戰期間的幕僚考選

抗戰期間,對於軍政首長的青年幕僚的考選,當時任何應欽參謀的陳桂華曾談道:“何敬公要求參謀的條件是要學校成績好,會寫文章。何敬公是參謀總長,有很多講演和講話,參謀要會幫他寫稿子。我陸軍大學畢業考前幾名,我還參加軍事論文比賽得過第一名,所以,他選了我去。”那時候,他和汪敬煦都是何應欽的侍從參謀。他本人是黃埔軍校十一期畢業生,1940年考取陸軍大學,1943年畢業,8月開始給何應欽將軍做侍從參謀,前後有六年的時間。

抗日戰爭時,蔣介石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下有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先是何應欽。另外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也是蔣介石,參謀長是美國的魏德邁,底下有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由何應欽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