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門

讀《利欲門》發現“春天自

字體:16+-

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文/大家樂(專欄作家〓書評人)

靠在窗前,目及空中飄舞的雪花,醉心在“韋一”的文字世界中;很多年過去,我習慣於由“人”的喜歡而愛及文字,總信奉“知人”才能“知文”。到近來卻忽然醉心於從文字裏讀“人”,在字裏行間觸摸一個鮮活的靈魂,竟讀出更多的千般慨歎,也讀出了一片神奇。閱讀的體驗有時像水的洗禮,有時卻如火的燃燒,這後者正是讀“韋一”紀實小說的非常感受。

在“韋一”的小說中,主人公“我”是社會上的一名平凡小人物。並致力於經營自己打拚的“事業”,經曆了愛情、友情、親情的種種打擊後,在自我內心世界的剖析中回憶自己逝去的青春。能有這樣的文字記錄自己曾經的痛,能用這樣一種內省的方式悼念自己真實的過去,就如同在《黑暗中相逢》中所說“我們的青春流著血,死在自己的懷裏。我們抱著自己的青春,眼睜睜地看著他流血而死……”殘酷、真實卻不堪回首。

懵懂的青春,在燈紅酒綠中迷失自己,以為得到金錢就得到了所有。“古人不是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嗎?我現在無情無愛,也沒什麽牽掛,況且這樣的日子也習慣了,但是我在不斷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卻發現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我到底活著是為了什麽,漫無目的,毫無目標。”“但對於感情,我依然獨守著那一份寂寞,那是我唯一的信仰。”“走一步算一步,反正什麽樣的生活都是生活,什麽樣的結果都是結果。”小說中,“我”是血性的男子,時而清醒時而迷茫,不斷與命運抗爭,頹廢過也墮落過,但是在過後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迷失。所以他說“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尋找,尋找一些模糊不清的東西,在尋找的過程卻漸漸迷失了自己,我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迷失,所以我痛苦。”曾經擁有的美好願望,也消失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至理名言之中。內心最底層不曾泯滅的良知便是“情義”二字。從跟著爸爸學《增賢廣文》《三字經》到親人離開讀到《聖經》幾年光陰猶如隔世。才知道原來最美好的夢想依然就是擁有自己可以信賴的一份感情,一個溫暖的家!不論這個家裏有什麽人,隻要她、他們是真心愛著彼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