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如玉和段书培下山,跟鬼子小股扫**部队遭遇了,真正的生死考验想不到这么快就来了。原本他们是打算连夜下山的,第二天段书培银行里还有事,唐如玉也约好了《佳人女报》主编韩白冰谈事,约会一拖再拖,今天不能再拖了。
唐如玉这段时间一直很忙,屡次爽约。
“唐小姐,你是不是不想跟我们《佳人女报》再来往了呀?时间总是约不准,一再往后拖,庆典的日子可是越来越近了哦,如玉,你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我就算是去唐家花园绑票也得把你绑了来!”
唐小姐在电话里咯咯笑起来。
“瞧你说的,还绑架,你当你是特务机关呢?使尽手段,威逼利诱,获取情报,韩白冰,我看你的才华呀,不在文学,不在办报,在盯人找人方面,倒是一把好手。”
韩白冰也笑了。“说得也是,可惜啊,人家特务处的人不找我。不过如玉啊,你看我苦呵呵地搞文学办杂志,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好啦!好啦!别在这儿撒娇啦!你是主编,不是我弟弟。”
“全上海都知道,你们唐家三姐妹,没弟弟。”
“你说到我爸妈痛处啦!好了,我还有事,不跟你聊啦!”
韩白冰非常重视唐如玉这条线,因为她背后就是“上海糖王”,是唐家花园,无论是名气还是经济实力都在上海可以称王,办报纸是需要一个后台的。韩白冰为人世故,身上有种“有奶便是娘”的俗劲儿,但就是凭着这股劲他一人闯天下,在上海这块文化人遍地的地方,居然闯出些名堂来。
韩白冰和唐如玉的关系是亦敌亦友,“敌”是唐如玉文笔好,韩白冰很怕如玉超过他,在文坛抱得大名。“友”是如玉平时对《佳人女报》照顾有加,友好往来,赐稿不断。这次搞周年庆典,她也一口答应要帮忙的。
唐如玉做梦也没想到,她和段书培一起下山的路上,竟然和小股日军遭遇了。
他们是清早出发的。游击队派了两个人护送他俩一段,事有凑巧,有人武装护送的时候,山上风平浪静,鬼子的影儿都不见一个。山间流水潺潺,竹林青绿,万木茂盛,阳光透过树叶的影子照射到脸上,暖洋洋的。
“如玉,这山里的空气好吧?特别是早晨,天阳一出来,简直是天堂。”段书培边走边说。他看上去也像山中的清泉那样透亮,眉清目秀,声音晴朗。其中一个游击队员海娃说:“过去游击队都兴喊山,大清早起来,爬爬山,练练棍,喊个山,活动一下,现在可不敢了,现在鬼子活动频繁,哪里一喊山,容易招来鬼子。”
“如果和鬼子遭遇了,可不要硬来,他们人多,硬碰碰会吃亏。”另一个游击队员大华说。
游击队员都带着长枪,段书培腰里也别着把短枪,他们都是有备而来,如果遇上日本人,随时准备开战。
他们走到半山腰一座小庙旁,海娃对他俩说:“段先生,过了这座庙,下面就是平坦大道了,虽然草木也深,但脚底下平缓了许多,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再走两个钟头就到城里了。”
段书培说:“好的,感谢相送!”
“后会有期!”
“再会!”
两个游击队员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树林里,只剩下他俩。如玉看着眼前的小庙,觉得有些好奇,就说时间还早,不如进去看一眼,拜拜佛。书培说,好。庙很小,里面摆放着一些贡品,馒头,还有一些新鲜水果。
如玉说:“这么早,就有人来过了呢!”
书培说:“不早啦!这里的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大早来侍奉佛祖的大有人在。这儿乡民都很淳朴。林子里小鹿、小兔子也不少,有不少乡民以打猎为生呢!”
正说着话,他们听到一声枪响,“砰!”这枪声在清早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清脆,还什么人在打猎呢?还是遇到鬼子了?
他俩一起回头,只见小庙里慌里慌张跑进一个人来。
“不好啦!小鬼子追过来啦!”
来者穿着卡其色猎装,深棕色长皮靴,身背长枪,面色微黑。
“鬼子?他们有几个人?你先别慌,慢慢说!”段书培说。
“鬼子的小股部队,全副武装。一共有三人,大概是扫**的先遣部队,进山探路来了。”
“那你干嘛放枪?”
那穿猎装的汉子说:“我在打猎啊!刚放了一枪,想不到把鬼子招来了。”
“莫慌,鬼子三人,咱们三人,大不了跟他们拼了!”
就在段书培从腰间拔出手枪那一刹那,唐如玉感觉到了段书培儒雅背后的英气,紧接着,战斗开始了,段书培始终把唐如玉护在身后,这一动作让唐如玉铭记终生。
三个鬼子弯着腰朝这边包抄过来。他们冲着小庙喊叫,喊了又喊,叽里呱啦说着日语。段书培、猎人、如玉三人没一个懂日语的,如听天书。鬼子很谨慎,迈着猫步端着枪小心翼翼朝这边走。段书培出其不意伸出胳膊打了一个冷枪,枪法极准,一枪击毙。剩下两个鬼子见状掉头逃蹿,跑得比兔子还快。
云彩飘过来,山林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猎人一拱手,说道:“这位大侠,谢啦!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猎人四处张望一番,谨慎离开。段书培一心护着唐如玉,一直保持着一个战斗姿势,让如玉心生感动。再次出发,并无多言,野草在耳边发出“嗖嗖”的声音,脚下如有神助,身轻如燕,后半段山路很快就到底了。手搭凉棚,放眼望去,上海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