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說民國

趙鳳昌:一個被辛亥年遺忘的人

字體:16+-

趙鳳昌(1856—1938),字竹君,晚號惜陰老人,常州武進人。是清末民初政壇上十分活躍、很有影響的立憲派代表人物。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影響巨大的傳奇式人物。

辛亥和局是中國智慧的最高體現,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成功案例。而之所以能夠達成這個結果,既是所有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是一些傑出政治家的貢獻。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長期受到忽視或不公正待遇的惜陰堂主人趙鳳昌。

趙鳳昌生於1856年,辛亥那一年已經五十五歲,較孫中山年長十歲,較袁世凱長四歲,較黃興長十八歲,較攝政王載灃長二十七歲,較唐紹儀長六歲。隻有南方全權代表伍廷芳較趙鳳昌年長十四歲。很顯然,趙鳳昌是當時國內政治家中年長者,屬於德高望重型。

要說趙鳳昌德高望重,當然也不僅僅在於年齡,這可能還與其人脈資源、政治經曆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趙家屬於常州望族,其家族中往上推比較有名者,大約要數曾國藩的高級幕僚趙烈文,趙烈文曾準確預見大清王朝不出五十年而亡,隻是曾國藩沒有接受趙烈文的判斷,繼續為清政府貢獻愚忠。

與趙烈文的政治經曆相類似,趙鳳昌也是科舉道路上的失意者,隻是後來獲得張之洞的賞識,成為湖廣總督衙門總文案,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關鍵在於趙鳳昌真的是足智多謀,處事靈活,是張之洞幕府中的知己,有“一品夫人”之稱。後來因替主子受過,被朝廷開缺,永不錄用,遂由張之洞在電報局為其謀了一個閑差,常駐上海,遍交天下名流,擁有最廣泛的人脈。

武昌起義爆發後,趙鳳昌第一時間獲知詳情,遂邀江浙名流張謇、莊蘊寬等,到他位於上海南陽路十號的惜陰堂共謀良策。當南北會談轉移至上海時,南北雙方不約而同以惜陰堂為消息中轉匯集中心。南北雙方公開討論的每一個議題,差不多都在惜陰堂提前討論,擬定方案,或者找到尋求解決的大致方向。經過張謇、莊蘊寬等人從中聯絡和一係列緊密磋商,南北雙方很快就國體以及此後的清政府優待條件、袁世凱出處等達成一致。南方同意,隻要袁世凱能夠逼清帝遜位,那麽就舉他為共和國大總統。“甲日滿退,乙日擁公,東南各方一切通過。”這就是張謇當時發給袁世凱的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