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遺民:章太炎傳

4.渴望進入體製

字體:16+-

章太炎走出詁經精舍就一直在上海、杭州報界活動,他雖然沒有像康有為、梁啟超那樣進人政治中心,但他也算是維新時代的弄潮兒之一。他當時的政治訴求,其實與所有力主維新的人一樣,就是希望朝廷能夠借甲午戰爭失敗後的政治悲情,振作起來,變法維新。他之所以接受譚獻、孫詒讓等前輩的勸說,不再從學術上搞垮康有為,也是因為他接受了維新為重,學術為輕,隻要朝廷能夠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康有為、梁啟超正在那裏發揮作用,那麽學術上的紛爭就算不上什麽。

在政治理念上,章太炎在維新時代與康有為、梁啟超確實沒有什麽本質區別,也就是富國強兵,變法維新那一套。而且,我們還可注意的一個事實是,章太炎走出詁經精舍後,其實一直處在迷離茫然中,他雖然被《時務報》、《經世報》、《實學報》、《譯書公會報》相繼聘請為主筆、撰稿人,其實請的越多,越說明他沒有著落,沒有自己的根基。於是章太炎和傳統士大夫一樣,雖然沒有功名,沒有硬碰硬的學曆和學位,但他有著真學問真本事,於是他於1898年2月給李鴻章寫了一份熱情洋溢的信,一方麵替李鴻章支招,另一方麵希望李鴻章慧眼識英雄,能夠給他在體製內找個事情做做,給他提供一個穩定的體麵的職業。這大約才是章太炎上書李鴻章的真正目的。

我們這樣猜測章太炎,並沒有絲毫貶低他人格的意思。章太炎這時也到了而立之年,拖家帶口,他確實需要一份穩定且體麵的職業,這是任何一個讀書人都無法抗拒的實際需要。所以,章太炎這份上書,表麵上是要替李鴻章支招,實際上就是一份自薦信,開篇就用非常謙恭的言辭,非常低調地介紹白己,說我章炳麟,隻不過浙江的一個鄉下人,未嚐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不過自幼年時代,也曾發奮讀書,對於傳統經典通知其義。但對於科舉正途,則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參加。年17歲,瀏覽周秦兩漢典籍,於深山喬木間,冥誌罩思,然後學有途徑,一以荀子、司馬遷、劉歆為權度和標準,以為他們三人的學術為中國政治思想的源泉。此外,章太炎表示他還格外推崇蓋寬饒、諸葛亮、羊叔子及黃宗羲等四人,以為他們四個人事業雖然不同,名聲亦異,然其主要在於知君民之分際,與親仁善鄰之所以長久,而不肯以殘夷割剝陵轎元元者,皆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章太炎這樣說的意思,是要向李鴻章表明我章炳麟並不是單純的文弱書生,我對治國理念還是有相當研究的,他當然由此希望李鴻章能夠有所重視,給予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