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設計師:董仲舒傳

四、人,超然異於群生

字體:16+-

在董仲舒的思想體係中,盡管將天抬到至尊的地位,但其思想的基本傾向則是人本主義的。可以說,董仲舒的天學即人學、天論即人論。他說,“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一無也”。[1]將人的地位舉到與天地並列,各有所主,不可或缺,人實際上處於萬物之上,最為天下貴,“人受命於天,固超然異於群生”。[2]

董仲舒的這些論點,顯然與前述其論天之地位的思想有矛盾,但這並不是突兀而起,實際上是先秦思想家關於人的思想的邏輯繼承和發展。

我們知道,中國哲學較之外國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於著重解決人生的實際問題。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在他們所討論的問題中,主要的都是人生問題,即人在宇宙係統中的地位問題。一般說來,先秦思想家關於這個問題的意見可分為兩派;一種認為人在宇宙係統中是微不足道的,極其渺小的;另一種認為人的身體在宇宙係統中雖然渺小,但其作用則是卓越的。[3]前一種說法,以莊子為代表。莊子認為,人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在乎見小,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空碉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梯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4]莊子采用相對主義的方法,輕易地矮化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莊子的意見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畢竟不是中國哲學的主流。與莊子意見相反的是老子。老子說人為宇宙中“四大”之一,高於萬物之上。這就開啟了荀子人為天下最貴者的思想,荀子說:“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