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設計師:董仲舒傳

三、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

字體:16+-

董仲舒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係,其突出特點可以稱之為“自然社會一體論”的思維模式。先前的評論,一般認為董仲舒的致思傾向是有濃厚的神學唯心主義氣息,然而如果從理解的立場來看董仲舒,我們很容易覺察這種傳統的說法未免過於簡單了些。從《漢書·五行誌》所引董仲舒對《春秋》所載一些曆史現象特別是災異現象的解釋,就很容易發現董仲舒並不僅僅是從神、從天意的角度來分析,恰恰相反,他是從社會,而又不是簡單地從社會本身去尋找事件產生的根源和影響。

在董仲舒的思想體係中,天作為一個重要概念,實際上是個超自然的實體,它不僅主宰著自然界,而且也幹預著人世間的社會生活。天不僅在平頭百姓那裏具有巨大的威力,而且更重要的在於天能把握天子之命,“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1]“天者,……王者之所最尊也。”[2]由此看來,如果把董仲舒的思想體係劃為一個係統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天在這個係統中的地位才是真正至高無上的獨尊,而天子也僅僅是天之子,代表天意行事而已。董仲舒說:“《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諸侯之位。三者俱正而化行。”[3]看來天的地位雖然在董仲舒建構的係統中至高無上,但天意的表露也不是任意而為,而要受製於“元”。元是什麽?我們將在下一節中具體分析。

董仲舒之所以編造出這樣一個有意識且能賞善罰惡的天,考其心理,不外乎如前所述是為了君主“省天譴而畏天威,內動於心誌,外見於事情,修身審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4]企圖用一個虛構的超自然的物活實體來約束人世間處於至尊地位的君主。

說他虛構,並不意味著他的虛偽。實際上,董仲舒個人真誠地相信天人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尚不易被人們認識到的聯係,人副天數,天人之間在信息上、感情上都是能夠相互溝通的。天雖然時時處於主導的地位,人處於被動的地位,但是天意的決定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取決於人世間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天之子的活動。“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5]很明顯,天的賞罰取決於人世間的實際情況。而正是在這一點上,才充分體現了董仲舒的虛構與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