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設計師:董仲舒傳

第十章 正統思想家的曆史定位

字體:16+-

作為對中國社會與文化作出了多方麵重大貢獻的思想巨人,董仲舒長期以來卻受著極不公正的評價。在其生前和死後的漫長歲月裏,上至皇帝,下至臣民百姓,不論是否真正理解他的學說與見解,幾乎眾口一辭地頌揚他,美化他,尤其是其“正其義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的名言,差不多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一致的道德訴求。很少有人持批評、懷疑態度。

然而到了近代,隨著中西文化的衝突與交融,隨著中國社會狀況的巨大變遷,雖有康有為之輩為其搖旗呐喊,但董仲舒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得不隨著中國傳統社會價值體係的破壞而日趨下降。降至五四新文化運動,董仲舒也隻得在“打孔家店”的浪潮中,陪著孔夫子一起成為眾矢之的。此後,很少有人再敢肯定他,加之他的名言“天不變,道亦不變”成為中國“形而上學思想的象征”,人們於是逐漸地忘卻這位曾經一度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改變產生過莫大影響的曆史巨人。即使一些著作中不得不提及他,也無不將其塑造為一種反麵形象。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產生的新意識形態和新曆史學,毫無疑問曾經獲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於這種新意識形態和新曆史學更多地從階級分野思考問題,劃分階級,因而實在說來總有點對不起自己的祖宗,總有點作賤自己民族的曆史,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那些被曆代人們所尊敬、所敬仰的正統思想家在階級分析的前提下,大多被說成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因而是反動的,是不值得一提的。今天想來,這種分析可能並不是太準確的。

很顯然,過分地尊重、敬仰,或過分地貶低、作賤先人都是一種不正確的非正常的狀態。因為按照馬克思主義曆史科學的絕對要求,“判斷曆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曆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1]換言之,評價曆史人物,必須將他們放到他們所處的特定的曆史背景中去考察,既不苛求於古人,也不無緣無故地頌揚他,而是依據可靠的資料,通過紛繁雜蕪的陳述,努力探索曆史真相,盡可能地還其本來麵目,給曆史人物以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