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文集

縛戎人

字體:16+-

此篇題目元白集諸本均作縛戎人。獨白氏新樂府嘉承本作傳戎人。證以微之此篇題下注中「例皆傳置南方」之語,知極可通,不必定為譌字。至樂天「將軍遂縛作蕃生」句中之縛字,雖斷不可改易,然未必即是與題意相應者也。

微之幼居西北邊鎮之鳳翔,對於當時邊將之擁兵不戰,虛奏邀功,必有所親聞親見,故此篇言之頗極憤慨。樂天於貞元時既未嚐在西北邊陲,自無親所聞見,此所以不能超越微之之範圍而別有增創也。至微之詩末「緣邊飽??十萬眾,何不齊驅一時發。年年但捉兩三人,精衞銜蘆塞溟渤」諸句,白氏此篇不為置和者。蓋以此旨抒寫於西涼伎篇中,而有「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意收」一節。斯又樂天新樂府不複不雜之一貫體例也。

今邏些長慶會盟碑雲:

若有所疑,或要捉生問事,便給衣糧放還。

寅恪案:元詩此篇「年年但捉兩三人。」之「捉」,白詩「將軍遂縛作蕃生」之「生」,及城鹽州篇「晝牧牛羊夜捉生」之「捉生」,乃此會盟碑,即當日國際條約中「捉生」二字之注腳也。(參酉陽雜俎前集肆喜兆類成式見大理丞鄭複說淮西用兵時條。)唐世有守捉使,(參舊唐書叁捌地理誌。)有捉生將,(參舊唐書壹叁叁李晟傳附子愬傳。)即取義於此。

又舊唐書壹玖陸下吐蕃傳下雲:

[永貞元年]十一月,以衞尉少卿兼禦史中丞侯幼平充入蕃告冊立等使。元和元年正月,福建道送到吐蕃生口十七人,詔給遞乘放還蕃。

其「生口」一詞,亦可與碑文及元白之詩相印證,而專喜改易舊文之宋子京於新唐書貳壹陸下吐蕃傳下易作:

憲宗初,遣使者修好,且還其俘。

則文雖古雅,然「俘」字殊非當日習用之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