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小說全集

由玉泉院到青棵評

字體:16+-

現在該說遊山了。出玉泉院不到半裏路,就進了穀口,這裏上山的路,就是順了兩山夾峰裏的山溝,彎彎曲曲的往上走。先到的張超穀,說是南漢的張超住在這裏,現在全是亂石。過去不多路,石壁上刻了三個大字,王猛台。說是當年王猛在華陰屯,在這裏築台點將的。由這裏去,山路開始險起來,轎子常是在極窄的山崖路上走,上起山來,人幾乎可以睡在椅子上。因為路總是離不開山澗的,在山澗裏看到有一塊大石,其大如屋,略像一條大頭魚,是光緒十六月六日,山水衝下來的。後之好事者,在石頭上鑿了石魚兩個大字。石魚過去,是第一關,轎子穿過一個石門,上前不多路,便是三聖宮。由穀口到這裏,隻是五裏,轎夫要歇一歇的了。華山上的小道觀,多半沒有正式的大門,路邊就是大殿。轎子歇下來,老道就請你坐下喝茶,擺出那列入古董之列的果盒來,果盒裏大概總是胡桃花生幹紅棗這一類東西。有的放些不大衛生、年歲很老的糕餅,當然以不吃為妙。走路口易渴,茶雖不好,也要喝。喝好了動身,我們不給錢,對老道說:下山再給。老道連說不要緊,請便,這並不是老道特別大方,就因為華山上下是一條路,遊客下山,非回到原路不可,所以他落得大方。我們為了這個,也就免得來回給兩次錢,這是遊客必知的一件事。三聖宮之後,路慢慢的高了,也就走到了石壁中間。迎麵石壁上,露出了一個崖,崖裏有個長的缺口子,長約十幾丈,是希夷峽,土人叫老君試鑿。說是老君磨好了鑿子要開華山,先在這裏試一鑿子,一鑿子下去,就鑿下這一二十丈長,七八尺闊,這麽一條縫來。陳希夷死後,原來葬在峽下,從前有石坡子垂了鐵鏈可以上去看看,老道就指著他們老祖的屍骨化錢。明嘉靖年間,有姚一元這個人,用石匣子把它埋在玉泉院。前清手上,石匣被水洗刷出來了,陝西撫台,依然把它送到峽上去,而且把鐵鏈子斷了。加上山洪幾次大發,把路衝了,於是這希夷峽就隻能望不能去。過去,是莎蘿坪,已走十裏,轎夫二次歇肩。進了穀口以來,就在山縫子裏鑽,或走在澗東,或在澗西。到了這裏,山穀忽然寬闊起來。據前清名士撫台畢秋帆的筆記,說這裏有莎蘿樹一塊,綠陰占兩畝地,還有很清的泉水,現在都沒有了。在這裏,有個坐西朝東的道院,門口掛著莎蘿坪的廟額。坪這個字,就是說平坦地方的意思。所以有坪字的地方,便是上山一個休息處所。道院這裏也可以打尖寄宿,不過是上不上不下的地方,打尖寄宿,都不合宜。在莎蘿坪下麵,是一條寬山澗,對岸山壁上,是大小上方。大上方在山頂上,看得不大清楚。小上方在石壁中間,離地有四五十丈的所在,就山石凹凸的部分,蓋了幾間屋子。在屋門口墜下一條鐵鏈約七八丈,由鐵鏈子下端達到石壁鑿的石級上,若是我們估量看,大概都不能爬,可是有人說,那裏住了一位八九十歲的老道,一天不知上下幾十次呢。由這裏去,要經過白鹿龕白蛇出洞十八盤各名勝。白蛇出洞在幾十丈高的石壁縫裏伸出一個石蛇頭來,遠望非常的像;我那工友小李看到,失聲大叫長蟲,長蟲,他倒以為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