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識之士,都會考慮天下的長遠利益,並且以身作則地去實踐它。即使眼前的利益是現在的兩倍,但如果對未來不利,他們也不會去做;即使現在的安逸長久,但如果隻是為了私利而讓子孫受益,他們也不會去行。從這個角度來看,陳無宇的行為真是令人鄙視,他與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等人相比,雖然外表相似,但在取舍上的差別,難道不是非常大嗎?
堯治理天下時,伯成子高被封為諸侯。後來堯把帝位傳給了舜,舜又傳給了禹,伯成子高卻辭去了諸侯的職位去耕田。禹去見他時,他正在田野裏耕作。禹快步走到下風頭,問他:“堯治理天下時,你被封為諸侯。現在我把帝位傳給了你,你卻辭去了,這是為什麽呢?”伯成子高說:“在堯的時代,人們還沒有被獎賞就會互相勉勵,還沒有被懲罰就會感到畏懼。人們不知道怨恨,也不知道高興,就像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樣。但現在獎賞和懲罰非常頻繁,人們卻爭相追逐利益而不服從,道德從此衰落,利益從此興起,後世的禍亂也就從這裏開始了。你還是走吧,不要打擾我耕田!”說完,他低頭繼續耕地,不再理會禹。作為諸侯,名聲顯赫,實際上也很安逸快樂,子孫後代都能享受到這種恩澤。但伯成子高不需要問就知道這些,他辭去諸侯的職位,是為了防止後世的禍亂。
辛寬去見魯繆公說:“我現在才知道,我的先祖周公在分封時不如太公望有先見之明。以前,太公望被封在營丘的水邊,那裏海有阻隔,山有險阻,是個非常險要的地方。所以,他的領地日益擴大,子孫後代也人丁興旺。而我的先祖周公被封在魯地,那裏沒有山林溪穀的險阻,諸侯從四麵八方都可以到達。所以,他的領地日益減少,子孫後代也日漸凋零。”辛寬出去後,南宮括進來見魯繆公。魯繆公說:“剛才辛寬非議周公,他的話是這樣的。”南宮括回答說:“辛寬是個年輕人,不懂事。您難道沒有聽說過成王定都成周時的說辭嗎?他說:‘隻有我一人,在這裏營建都城。隻有我一人,做了好事容易被人看見,做了壞事也容易被人誅殺。’所以說,做好事的人會得到它,做壞事的人會失去它,這是古代的道理。賢明的人難道會希望他們的子孫後代占據山林的險阻而長久地做無道之事嗎?辛寬真是個小人啊!”如果現在讓燕子去考慮鴻鵠和鳳凰的誌向,那它一定無法理解。因為燕子所追求的隻是房簷和屋梁之間的小小空隙,以及房屋的遮風擋雨之處。而鴻鵠和鳳凰則有千裏之誌,如果德行不夠高尚、道義不夠宏大,它們就不會飛到那種地方去。愚蠢卑下的人去考慮賢明的人的誌向,也像燕子考慮鴻鵠和鳳凰一樣。他們胡亂地誹謗和詆毀賢明的人,難道不是很可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