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呂氏春秋

知分

字體:16+-

真正通達的人,能夠明白生與死的區別,因此利害關係和存亡問題都不能迷惑他們。所以,晏子與崔杼結盟,但沒有改變他的道義。延陵季子被吳國人願意推舉為王,但他卻不肯接受。孫叔敖多次擔任令尹的職位,但並不因此沾沾自喜;多次被免去令尹的職位,也並不因此感到憂慮。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有所通達,有所通達的話,外物就不能迷惑他們。

在楚國,有個叫次非的人,在幹遂得到了一把寶劍。他返回時渡過長江,到了江中央,有兩條蛟龍繞著他的船旋轉。次非對船夫說:“你曾經見過兩條蛟龍繞船而船上的人能活下來的嗎?”船夫說:“沒有見過。”次非挽起袖子,伸出胳膊,拔掉寶劍說:“這隻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舍棄寶劍能保全自己,那我還吝惜什麽呢!”於是就跳入江中刺殺蛟龍,殺了蛟龍後又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得以存活。楚王聽說了這件事,就任命他為執圭。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真是太好了!不因為腐肉朽骨而舍棄寶劍的人,大概就是次非吧!”

當大禹在南省巡視時,正好渡過長江,一條黃龍背負著船。船上的人臉色都變了,沒有了主意。大禹仰視著天空歎息說:“我受命於天,竭盡全力來養育人民。生是自然的規律,死也是天命所歸。我對龍又有什麽好憂慮的呢?”龍於是俯下耳朵,低垂著尾巴遊走了。這表明大禹明白了生與死的區別,以及利害關係的常理。大凡事物都是陰陽變化的結果。陰陽是由天造成的。天有衰敗的時候,也有興盛的時候;人也有困頓的時候,也有順利的時候。這都是自然的規律和必然的趨勢。古代的聖人不會因為個人的感情而傷害自己的精神,他們隻是安然地等待罷了。

晏子與崔杼結盟時,誓言說:“如果不與崔氏同心而與公孫氏結盟的,將會遭受不祥之兆!”晏子低頭飲下血酒,仰天長歎說:“如果不與公孫氏同心而與崔氏結盟的,將會遭受不祥之兆!”崔杼聽了不高興,用矛直刺晏子的胸膛,用帶鉤的兵器鉤住他的脖子,對晏子說:“你如果改變你的話,那麽我和你共同享有齊國;你如果不改變你的話,那麽現在就是你的死期!”晏子說:“崔先生,你難道沒有學過《詩經》嗎?《詩經》上說:‘葛藤蔓延在樹枝間,快樂的君子求福不回旋。’我難道可以因為回旋而求福嗎?你考慮一下吧!”崔杼說:“這是個賢明的人,不能殺他。”於是撤兵離去。晏子抓住車上的繩子登上車去,他的車夫要快速趕路,晏子按住車夫的手說:“慢慢來!不要失去節奏!快不一定就能活命,慢不一定就會死。鹿生在山上,但它的命卻掌握在廚師手裏。現在我的命也掌握在別人手裏了。”晏子可以說是真正了解命運的人了。命運啊,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這樣而它卻這樣了的事情。人們用智慧和技巧來處理事情,卻不能與命運相抗衡。所以命運啊,你追求它未必能得到它;你不去追求它也未必會失去它。那些通達事理的人知道命運是這樣的所以他們會按照道義來做出決定並安心地處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