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的君主做事有原則,所以他們的決策不會出錯。他們堅守原則來聽取意見,這樣就不會被欺騙,也不會被恐嚇或**所動搖,更不會因為別人的誇讚而沾沾自喜。普通人之所以容易被欺騙、被恐嚇、被**、被誇讚衝昏頭腦,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已知的事物還算清楚,但對自己未知的事物就一片茫然了,這就是因為他們的認知不夠深入。
有人問季子:“你怎麽知道舜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呢?”季子說:“堯已經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舜再來談論治理天下時,他的想法與堯的治理方法相吻合,所以我知道他有這個才能。”那人又問:“你雖然知道他有才能,但怎麽知道他不會有私心呢?”季子回答:“那些能夠治理天下的人,一定是對生命和本性的道理有深刻理解的人,他們自然就不會有私心了。”比如說,夏天不需要穿皮衣,並不是因為愛惜皮衣,而是因為夏天本來就很暖和;冬天不需要用扇子,並不是因為愛惜扇子,而是因為冬天本來就很清涼。聖人沒有私心,並不是因為他們愛惜財物,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節製自己。一個人如果能節製自己,即使他有貪汙的念頭也會有所收斂,更何況是聖人呢?
許由並不是因為勉強自己才不去做官的,而是因為他已經對道有了深刻的理解。一個人如果真正理解了道,那麽他就會把貪汙之利看得很淡。
孔子和墨子的弟子遍布天下,他們都在用仁義之道來教導人們,但這些教導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踐。如果連教導仁義之道的人自己都不能踐行這些道理,那麽他們又怎麽能期望別人去踐行呢?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仁義之道隻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如果試圖用外在的形式去戰勝內在的本性,那麽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可能做到,更何況是君主呢?隻有真正理解了生命和本性的道理,仁義之道才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