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呂氏春秋

分職

字體:16+-

古代的聖王善於運用他人的智慧和才能,就像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樣,這是因為他們通達人君之道。作為君主,自己要保持虛心素服,不顯露智慧,這樣才能讓眾人的智慧得以發揮。自己不顯露才能,這樣才能讓眾人的才能得以施展。自己能堅持無為,這樣才能讓眾人有所作為。虛心、無能、無為,這是君主應該把握的原則。而人主常犯的錯誤則不同,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去比拚智慧,用自己的才能去比拚才能,用自己的作為去比拚作為。這其實是臣子的職責。如果臣子想要不阻塞君主的道路,即使像舜那樣賢明也是做不到的。

周武王有五位輔佐他的大臣,武王對於這五位大臣所做的事情並不擅長,但是世人都說取得天下的是武王。這是因為武王善於運用他人的智慧和才能,通達人君之道。通達人君之道,就能讓智者為他謀劃,勇者為他戰鬥,辯者為他遊說。就像一匹馬,由伯樂相中,造父駕馭,賢主乘坐,就能日行千裏。沒有駕馭和相馬的辛勞,卻能享受到馬的功勞,這就是因為賢主懂得如何乘坐。

現在請客吃飯,酒酣之際歌舞升平,鼓瑟吹竽,第二天客人不去拜謝陪自己娛樂的人,而去拜謝主人,這是因為主人讓陪客娛樂的人這樣做的。古代聖王立功名也與此相似。他們讓眾人的智慧和才能得以發揮,從而立下赫赫功名,但是功名並不歸於輔佐他們的人,而歸於君主,這是因為君主讓輔佐他們的人這樣做的。這就像建造宮室一樣,必須任用巧匠,為什麽呢?因為匠人不巧,宮室就建不好。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國家治理不好,那危害難道僅僅像宮室建不好一樣嗎?巧匠建造宮室,畫圓必須用圓規,畫方必須用矩尺,測平直必須用準繩。宮室建成後,人們並不知道規矩繩墨的作用,而隻是稱讚匠人的巧妙。同樣的道理,國家治理好後,人們並不知道具體治理者的功勞,而隻是稱讚君主的英明。這個道理不能不認真考察。不通達人君之道的君主則不是這樣。他們自己沒有什麽才能,卻又任用賢者,並且厭惡賢者與不肖者議論國事。這就是為什麽功名受損、國家危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