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合適的人或事,就像是兩個事物合在一起。如果時機不對,那就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動。就像比翼鳥必須在一起才能飛翔,如果其中一隻死了,另一隻也會跟著死去;比目魚也是,它們必須相伴才能生存,如果其中一隻死了,另一隻也會死去。孔子周遊列國,多次向各國的君主進言,從齊國到衛國,他見過八十多位君主。他有三千多名弟子,其中真正能夠出類拔萃的有七十人。這七十人的才能,足以勝任一個大國的君主的老師。但是孔子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最高的職位也隻是做到了魯國的司寇。這就是為什麽有時候天子的統治會中斷,諸侯之間會發生大亂的原因。因為亂世中,愚蠢的人往往能夠僥幸得勢,但他們必然無法勝任自己的職責。時間一長,他們的僥幸就會變成禍害。他們僥幸得勢越大,帶來的禍害也就越大,而且這種禍害不僅僅會降臨到他們自己頭上。所以,君子不會心存僥幸,不會隨便行事,他們一定會先審視自己,確認自己有能力後再去承擔責任,然後再行動。
那些能夠聽懂別人說話的人,一定能夠理解別人的議論。但是,世上的君主能夠理解議論的人很少,所以他們遇到的事情怎麽可能不隨便處理呢?那些能夠聽懂音樂的人,一定能夠理解五聲。但是,能夠理解五聲的人很少,所以他們對於音樂的喜好怎麽可能不隨便呢?有一個人用吹竽的方式去見越王,他吹奏的羽、角、宮、徵、商五聲都非常準確,但越王卻不喜歡;而另一個人吹奏了一些野蠻的音調,越王反而很喜歡。這說明,說話的方式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女人要出嫁了,有人告訴她的父母說:“你們的女兒嫁過去不一定會生孩子,你們可以把她的衣物和器具藏在外麵,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女孩的父母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於是就讓女兒常常把東西藏在外麵。但是女孩的公婆知道了這件事情,他們說:“我們的媳婦既然有外心,那就不能留她了。”於是就把她休了。這個女孩的父母還以為給自己出主意的那個人是忠心的,一輩子都感激他,卻不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其實,宗廟的毀滅,天下的失落,也是由於類似的原因。所以說,遇到合適的人或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看時機和緣分。就像人們對於美色的喜好一樣,雖然大家都知道美色是好的,但是美色並不一定能夠遇到。嫫母雖然相貌醜陋,但是她卻能夠得到黃帝的寵愛,因為黃帝看重的是她的品德而不是外表。同樣地,人們對於食物的口味也是不同的,雖然大家都喜歡甘甜的食物,但是甘甜的食物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文王喜歡吃昌蒲醃菜,孔子聽說了也試著去吃,但是一開始他並不習慣,縮著鼻子吃了三年才逐漸適應。這說明,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