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非禮勿

字體:16+-

這個題目很像從前科舉時代八股文的題目。考試八股文的時候,主考官出題照例不許越出《四書》之外。我現在的這個題目的確也出於《四書》。《論語》載,顏淵問孔子:所謂“克己複禮”應該怎樣解釋?孔子回答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就是我的題目的出處。

但是,我不打算講八股文,更不想寫八股文。如果按照八股文的規矩,這四句話除了視、聽、言、動四字不同以外,非禮勿三字完全相同;題目既然隻有非禮勿三字,那末,通篇文章就決不許涉及視、聽、言、動的任何問題,而隻許在非禮勿三個字上麵做文章。因此,八股文完全是一種束縛人們的思想,消磨人們的精力的文字鎖鏈,非徹底廢除不可。

與八股文完全相反,我們卻可以充分自由地議論各種問題。對於孔子這四句話,我們隻取其相同的非禮勿三字為題,就可以概括視、聽、言、動的幾種意義在內了。

孔子說的話有許多是我們根本不能讚同的;但是,他說明克己複禮的意義所講的這四句話,隻要加以正確的解釋,我覺得還有一些道理。

儒家曆來對於“禮”字都做了特別的解釋,有的講得非常玄妙。其實,在我們看來,所謂禮就是規矩、準則、法度的意思。宋代的理學家朱熹也承認:“禮即理也。”這裏所謂“理”也可以解釋為法則和規矩。

不論做什麽事情,總應該有一定的規矩,這大概是沒有人會反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來,我們也有我們的禮,決不是隻有古人才懂得禮。我們所說的禮,就是一整套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和生活規矩。我們的社會生活規矩是以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為最高準則的。以此為根據,凡是違背這個準則,違背我們社會生活規矩的事情,都應該說是非禮的,因而都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