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中國古代的婦女節

字體:16+-

說起婦女節,現在一般人隻知道“三八”節,誰都不會想到中國古代也有婦女節。這個婦女節的由來,雖然帶了很大的神話成分,但是它主要是以生產勞動、戀愛和婚姻問題為內容的。這個節日就是中國陰曆的七月七夕。

漢代流行的《古詩十九首》之一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就證明,七月七夕的傳說早在漢代以前已經很流行了,所以到漢代才成了詩歌。

傳說中的牽牛和織女都是飽受封建壓迫的勞動人民的化身,特別是那個多情而又多才的美麗的織女,是最受壓迫的勤勞善良的典型女性。由於她的深入人心的影響,就使得曆來的人們都對她表示最大的同情。因此,在這個傳說中,牽牛和織女本來是兩個神化的中心人物,而在實際影響方麵,織女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和人們對於她的同情,越來越居於主要的地位。牽牛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卻始終不是很重要的。

在中國曆史發祥地的黃河流域各省份,民間的風俗居然直截了當地把七月七夕稱為“女節”。這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河南省《宜陽縣誌》載:“七月七夕為女節,陳瓜果,祀天孫以乞巧。”陝西省《蒲城縣誌》又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節。”為什麽遇到這個女節,偏偏又要避它呢?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說:“織女,天女孫也。”《漢書》《天文誌》也說:“織女,天帝孫也。”在傳說中,天帝對於天女與牽牛郎的愛情,竭力加以阻止和破壞。他長年地把他們分隔在天河南北,不讓他們相會,僅僅在每年一度的七月七夕,才允許他們見一次麵。鑒於織女的這種不幸遭遇,所以,民間父母對於新出嫁的閨女,每到七月七夕要把她接回家來,意思是為了保護女兒和女婿的幸福生活,以免天帝發覺他們長年同居,而在七夕之後強迫他們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