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大家的心目中,形而上學已經成了腐朽的反動的哲學的代名詞,似乎沒有什麽必要再去說它了。
然而,在希臘古代學者和我國古代學者的心目中,形而上學卻是相當好聽的名稱。古代希臘大哲學家亞裏斯多德的重要的哲學著作,就是我們所說的最早的形而上學。所以亞裏斯多德可算得是形而上學的始祖。古代中國的哲學書籍——《易經》上麵最初出現形而上學這個名稱,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形而上學一詞的來源。到了後來,形而上學逐漸沒落了,從一個相當好聽的名稱,變成越來越臭的名稱了。
為什麽形而上學會逐漸沒落了呢?它的沒落過程如何?原因何在?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了什麽重要的教訓呢?
大家知道,亞裏斯多德在公元前三二二年死去以後,遺留著作很多。到了公元前四十年的時候,雅典的呂克昂學院第十一任院長安得洛尼柯,才把亞裏斯多德的遺稿編為《亞裏斯多德全集》。而在亞裏斯多德的遺稿中,有一部分是研究抽象的哲學原理的著作。安得洛尼柯把它們編在亞裏斯多德的另一部分著作《物理學》之後,標題就寫著:《後於物理學》。這個標題顯然是編書的人臨時采用的,意義很不確切。
實際上,亞裏斯多德自己說過,他在這一部分著作中所討論的問題,乃是關於事物的屬性、本質等等的“第一原理”,而他的《物理學》著作隻不過是“第二哲學”罷了。
自從《亞裏斯多德全集》發行的時候起,西方的學者們一談到抽象的哲學原理,就都采用了“後物理學”的名稱,這完全變成一種習慣了。但是,把“後物理學”翻譯到中國來,叫做“形而上學”,這卻是很晚的事情。
原來在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易經》《係辭上傳》第十二章中,有如下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