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涵養

字體:16+-

常常聽人說,某甲很有涵養,某乙缺乏涵養,如此等等,議論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是,實際上卻往往沒有一定的標準。

究竟什麽是涵養?符合什麽樣的標準,才算有涵養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和古人當然有不同的看法。

宋代的大理學家朱熹,提倡人們要學習孔子的涵養工夫。打開《朱子大全》就可以看到,他在好幾處主張“平日操持,莊敬誠實,涵養內心,戒矜躁,去嗜欲”。這種主張,一般地說並沒有什麽錯誤,不過從他的根本思想上以及後人對這種觀點的解釋和運用上看來,就都變成了消極的對一切采取無條件容忍的態度,甚至有人主張“逆來順受”,就更加荒謬了。

我們的看法和古人的這種看法有根本的不同。我們所說的涵養,主要是從政治上著眼,也就是要強調政治上的鍛煉和修養。比如,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有鮮明的立場、堅定的原則、正確的態度,但是不排斥靈活的方式方法。對於那些喪失革命立場、采取無原則遷就的任何做法,我們絕對不能容忍。有一班人八麵討好,誰也不得罪,自以為很有涵養,其實在我們看來乃是典型的“鄉願”,多麽卑鄙可恥啊!

然而,這並不是說,對於古人的涵養工夫,我們可以一筆加以抹煞。問題完全不是這樣簡單。古人有各種各樣的涵養工夫,應該加以分析,做出恰當的判斷,然後分別對待,有所取舍。

舉例來說,宋代林昉的《田間書》寫道:“木可雕,而病於越度;金可鑄,而病於躍冶。木越度、金躍冶,雖有良工,巧將安施?是故君子養質以成器。”這個道理自然是對的。雕壞了的木頭和沒有煉成的金子,確實是不能用的,即便你的手藝再好,恐怕也沒有法子把它們製成什麽好東西。林昉說的“養質以成器”,如果翻譯為現時的口語,那末,我們說培養優良的品質,造就有用的人才,難道不正是這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