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古代的漫畫

字體:16+-

在中國繪畫史的研究中,有的人認為以諷刺為目的的漫畫隻是近代才有的,而且是從西洋傳入中國;至於中國古代的畫家,則根本不知漫畫為何物,便沒有什麽漫畫作品之可言。這種議論當然大有商榷餘地。

到底中國古代有沒有漫畫呢?回答不但是完全肯定的,並且還應該承認中國的漫畫有它自己的傳統特色。

《孔子家語》載:“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牖,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這就是說,古代的人已經懂得繪畫為武器,揭露惡人惡事,表揚善人善事。因此,以善惡對比為題材的繪畫,就可以認為是中國古代漫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山東嘉祥縣的漢武梁詞的石刻畫像便是一個例證。從這些石刻畫像中,人們不是可以看到“桀紂之像”了嗎?那些騎在奴隸身上的奴隸主的殘暴形象,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多麽有力地揭露了古代奴隸製度的黑暗啊!

但是,一般地說來,曆來的畫家們對於當時的社會現實不但不可能進行分析和批判,而且畢竟還不敢大膽地揭露它的弊病。於是有一些畫家就選擇了特別含蓄的表現形式,以表達他們對當時的社會現實不滿的情緒。

這種例子到了清代,可以舉出的就更多。其中有的象清初的八大山人,常常是嘻笑怒罵皆成圖畫。正如人們所熟知的,八大山人出身於明代的宗室,對於清代的統治極端不滿,因此在他的筆下所刻劃的一花一鳥一木一石以及山水人物,一切形象幾乎都變態、畸形的,借此以發泄他內心的憤懣。雖然,由於他站在明代宗室的特殊地位上,不滿於清代的統治,以致於對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加以歪曲,這是過火的;然而,八大山人的強烈諷刺的繪畫藝術卻具有創新的意義。這一點同他的全部作品的藝術價值一樣,是不可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