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論辛亥革命

字體:16+-

毛澤東同誌在他的有名著作《新民主主義論》中,論述到太平天國革命以來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的曆史意義時,明確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個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一次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製製度,產生了中華民國,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主主義覺悟,促進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

中國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進入了一個曲折和複雜的轉變過程,在這個時期所發生的一切社會、政治和思想的變化,可以說,都是導向這次革命的。因為在這個時期侵入中國的是來自歐洲和美洲的資本主義勢力,中國必須經過嚴重的社會改革,使自己資本主義化,才能同它相對抗。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如康有為和梁啟超等,曾經認為這種改革也可以用革命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日本的方式,即依靠政府采取一些改良的方式來完成。但是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清朝政府除了用外國槍炮武裝軍隊和辦幾個工廠以外,拒絕在政治上進行任何改革。一八九八年的戊戌政變就是清朝政府中當權的頑固派拒絕政治改革的堅決的表示。如果當時清朝政府在柢禦外侮方麵是堅決的,那末,擁護它的人也許要多一些。可是清朝政府在這方麵表現得十分無能,甚至無能到了令人不可容忍的地步。一八九九年到一九〇〇年義和團發動了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清朝政府不但不能給這個鬥爭以任何有效的支持,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它又屈辱地訂立了《辛醜條約》,承認外國在中國有駐兵權,並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合計九億八千萬兩,以海關稅和鹽稅作抵押,由外國派員監收。這祥,中國不僅直接地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武裝威脅,而且還讓它們幹涉中國的財政收支。中國更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泥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