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向岐伯請教說:“我聽你講解針刺治療的方法,收獲頗豐。按照你所說的方法,我治愈了許多病人,從未遇到過無法治愈的頑疾。你的這一套方法是通過長久的學習獲知的,還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自己領悟的呢?”
岐伯回答說:“所有的理論和方法,都必須符合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且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則,對各種事物進行規範,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使人們遵循,才能傳於後世。這就好像工匠不能拋開尺子去臆測物體的長度,也不能不靠繩墨去胡亂劃定直線,更不能舍圓規而畫圓,棄曲尺而畫方一樣。學會這些理論和方法後,我們便可以對事物的性質有所了解,並靈活地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掌握事物正常和反常的變化規律。”
黃帝問:“希望你能解釋一下,適應事物的性質會怎麽樣呢?”
岐伯說:“從水位深的地方掘開堤壩,不需費多少力氣便可將水放幹;沿著地下的渠道開挖,很輕易地便可使水流暢通。對於人體來說也是如此。人體的氣有滑有澀,血液有清有濁,經脈的運行有順有逆。治療時應強調明晰本質,因勢利導。”
黃帝又問:“人的皮膚有黑有白,體型有胖有瘦,年齡有大有小,施針的方式是否也各有區別呢?”
岐伯解釋說:“身強體壯的成年人氣血充盈,膚質堅韌。治療他們感受的外邪疾病時,針刺需深,留針需久。治療體胖的人也與此同理。對於那些兩肩寬闊、頸後肌肉薄瘦、皮膚粗厚而色黑、嘴唇肥厚、血液顏色深重而濃稠、氣行滯澀緩慢、為人貪便宜而又慷慨好施的人,治療時除了深刺長留外,還應增加針刺的次數。”
黃帝問:“那麽為瘦人施針時又該怎麽做呢?”
岐伯回答:“瘦人皮層薄、顏色淺、肌肉細弱、嘴唇薄、說話音量小、血液清而稀、容易損耗、氣行滑利、容易散失。為他們施針時針刺需淺,出針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