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字體:16+-

黃帝問道:有些溫熱病患者,出汗後還會發熱,脈象急速且混亂,病情並未因出汗而減輕,反而出現胡言亂語、吃不下東西等症狀,這是何病?

岐伯回答說:這是陰陽相交之病,屬於死症。

黃帝說:我想聽聽這其中的道理。

岐伯解釋說:人體出汗,是依靠食物在胃中消化後產生的精微之氣。當這種精氣充足時,就能抵抗病邪,使人出汗。現在,病邪和正氣在骨肉之間爭鬥,導致出汗。這雖然表明邪氣正在衰退而正氣在增強,但如果病人出汗後又立刻發熱,那就意味著邪氣仍然強盛,而正氣已經衰弱。當病人吃不下東西時,精氣就無法得到補充,同時病邪的熱氣又滯留在體內,這就會危及病人的生命。《熱論》中也提到,出汗後脈象仍然急速混亂,那麽病人的預後通常不好。現在病人的脈象和出汗後的情況都不符合常理,這表明精氣已經無法戰勝病邪,死亡的征兆已經很明顯了。再加上病人胡言亂語,這是神誌失常的表現,神誌失常也預示著死亡。所以,雖然病人的病情可能會因出汗而暫時緩解,但他們最終還是會死去。

黃帝又問:有的病人全身發熱、出汗、感到煩悶,而且煩悶的感覺並不會因為出汗而減輕,這是何病?

岐伯答道:出汗後全身發熱,是因為風邪的侵入;煩悶無法緩解,則是因為體內的氣向上逆行。這種病叫做風厥。

黃帝說:我想更詳細地了解這種病。

岐伯進一步解釋說:太陽經是主導人體陽氣的經絡,也負責保護人體的表麵。因此,當風邪侵入人體時,太陽經會首先受到影響。少陰經和太陽經是相互關聯的,當太陽經受到病邪的侵襲時,少陰經也會受到影響,導致其氣上逆。這就是風厥病的發病機理。

黃帝問:那麽如何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