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岐伯啊,能否請你解釋一下九針的用法,以及怎樣根據身體的虛實來選擇補瀉的方法呢?
岐伯回答說:當然可以。簡單來說,當我們遇到身體虛弱的病人時,我們應該用補法,這時候病人會感到針下有溫熱感,因為補法能增強身體的正氣,正氣充足了,針下自然會發熱。相反,如果病人身體實症,也就是說體內有過多的邪氣,我們就應該用瀉法,這時候病人會感到針下有涼感,因為瀉法能幫助驅散邪氣,邪氣消散了,針下自然會發涼。如果病人的血液中有長期積聚的邪氣,我們就需要通過針刺來放出這些不健康的血。
對於那些體內邪氣很重的病人,我們在用瀉法治療的時候,拔針後不要立刻按住針孔,這樣可以讓邪氣更好地散出去。有一種說法叫“徐而疾則實”,意思是拔針的時候要慢,但拔出後迅速按住針孔,這樣可以防止身體的正氣外泄。而“徐而疾則虛”則正好相反,拔針要快,拔出後不按針孔,讓邪氣能散出去。
這裏說的虛實,其實是指針下感覺到的涼熱程度。有時候病人可能感覺不太明顯,這就像是一種隱約存在的感覺。我們作為醫生,在治療前一定要仔細審察病人的病情,了解病的根本和表麵症狀。隻有明確了病的虛實,我們才能正確地選擇補法或瀉法來治療。這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原則,如果醫生不掌握這個原則,就可能會偏離正確的治療方向。
使用九針的時候,我們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九針各有特點,適合治療不同的疾病。選擇補瀉方法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病人氣的流動情況。當氣來的時候,我們應該用瀉法來幫助它散去;當氣去的時候,我們應該用補法來幫助它留存。
九針的名字和形狀都不一樣,我們在治療的時候要根據需要來選擇。治療實症的時候,我們用瀉法,下針後要留針一段時間,等到病人感到明顯的寒感後再拔針。治療虛症的時候,我們用補法,下針後等到病人感到明顯的熱感後再拔針。在治療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謹慎,不要隨意改變針刺的手法。同時,我們還要根據病的深淺來決定針刺的深度。雖然針刺的深度有所不同,但我們候氣的方法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