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字體:16+-

黃帝問道:疾病有標和本的分別,刺法有逆和從的不同,是什麽意思呢?

岐伯解釋說:所有的針刺治療,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首先,我們要辨別疾病的陰陽屬性,然後,我們要聯係並分析疾病的前後發展變化。接著,我們要恰當地選擇逆法或從法進行治療。同時,我們還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靈活處理治標和治本的先後順序。有時候,疾病在標就治標,疾病在本就治本;有時候,即使疾病在本,我們也要先治標,或者疾病在標,我們先治本。在治療的效果上,有時候治標就能見效,有時候治本才能讓病情好轉,有時候逆治能成功,有時候從治能痊愈。所以,隻有掌握了逆治和從治的原則,我們才能正確地進行治療,不會感到困惑。同時,我們也要掌握疾病的標和本的主次先後、輕重緩急,這樣在治療時就能得心應手。如果我們不能掌握疾病的標本關係,那就是在盲目治療。

陰陽、逆從、標本這些原則,就像是我們認識疾病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從一點出發,了解到各種疾病的要害。而且,我們還可以從這些原則中推導出更多的治療方法,從一種疾病推知到各種疾病。隻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原則,就能從淺顯的知識中領悟到深奧的道理,從觀察近處就能推知到遠處的情況。但是,雖然標本的道理說起來容易,實際運用起來卻很難。對於病邪,如果我們迎著病邪的勢頭,采用瀉法進行治療,那就是逆治;如果我們順著病邪的勢頭,采用補法進行治療,那就是從治。

如果患者先得病,後出現氣血逆亂的現象,那我們就先治本;如果患者先出現氣血逆亂,後發病,那我們就先治標。同樣的道理,如果患者先受寒邪侵襲,後生病,我們就先治本;如果患者先有病,後受到寒邪侵襲,我們就先治標。如果患者先發熱,後生病,我們就先治本;但是如果患者先發熱,後出現脘腹脹滿的症狀,我們就先治標。如果患者先有病,後出現泄瀉的症狀,我們就先治本;但是如果患者先有泄瀉的症狀,後發病,我們就先治標。這是因為我們必須先治好泄瀉,才能再治其他的病。如果患者先得病,後出現脘腹脹滿的症狀,我們就先治標;但是如果患者先出現脘腹脹滿的症狀,後出現心中煩悶的症狀,我們就先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