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字體:16+-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它們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相應,因此產生了寒、暑、燥、濕、風五種氣候的變化。而人體內有肝、心、脾、肺、腎五髒,它們化生出五氣,從而產生了喜、怒、思、憂、恐五種情誌。我已經了解了五運如何逐年沿襲,以及它們各自主宰的季節。但我還想知道,五運與三陰三陽這六氣是如何相結合的呢?

鬼臾區恭敬地回答說:您提的問題非常深刻。五運和三陰三陽都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它們構成了萬物的綱領,是事物發展的基礎,也是宇宙間無窮變化的根源。事物的初生階段叫做“化”,發展到極點叫做“變”,難以捉摸的陰陽變化叫做“神”,能夠掌握和運用這種變化無窮規律的人,我們稱之為“聖”。

陰陽的作用在宇宙中表現為深遠莫測,在人則體現為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在地則表現為萬物的生長變化。萬物之所以能生長變化,是因為它們具有五味;人之所以能了解自然規律,是因為他們擁有智慧;而宇宙之所以能產生無窮無盡的變化,是因為它遵循著陰陽的規律。

神化的作用在天表現為風、熱、濕、燥、寒五氣,在地則體現為木、火、土、金、水五行。形與氣相互感應,就能產生萬物。天覆蓋在上方,地承載在下方,所以天地是萬物的上下界限;陽氣從左上升,陰氣從右下降,所以左右是陰陽升降的道路;水屬陰,火屬陽,所以水火是陰陽的象征;萬物在春季屬木,在秋季屬金,所以金木是生長和成熟的起點與終點。陰陽之氣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有盛有衰,有形質的物體在發展過程中也有旺盛和衰老的區別。在上的氣和在下的形質互相感應,所以事物太過和不足的情況就能顯露出來。

黃帝說:我想知道五運分主四時是怎樣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