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字體:16+-

黃帝問道:六氣六變,勝氣複氣,甘雨酸苦辛鹹淡,這些我已經知道了。關於五運的氣化,有時與天氣相順,有時與天氣相逆,有時與天氣相順而與地氣相逆,有時與地氣相順而與天氣相逆,有時相得,有時不相得,我還未能完全明了其中的道理。我想使這些道理與天地自然的規律相應,從五行的屬性來推演闡發其義,使人體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上下相通,五運六氣和平,不要相互克伐。希望聽聽你的高論。

岐伯再次鞠躬回答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這是天地間的綱領,變化的淵源,不是聖明之帝,誰能夠窮究這些至理呢!我雖然不聰明,但願意將這些道理陳述給你聽,使其永遠流傳,久而不絕。

黃帝說:希望你按照年份的次序,遵循類別的係統,分析其中的部主,分別找出五行生克製化的規律,明確其五行之氣運的變化,使我可以了解。

岐伯說:可以先確立一年的幹支,以明了主歲之氣,然後根據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以及風寒暑濕燥火臨禦之化,則可明了天道變化,再推測人的氣運盛衰和疾病情況,也就可以知道了。

黃帝說:太陽寒水主氣的年份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辰戌之年是太陽寒水主氣的年份。

太陽寒水之氣太過時,雨水就會凝結成冰雹,萬物因寒而發生變化,發病為心腹疼痛,屈伸不便,胸脅滿悶,咽喉梗塞,食不下咽,口流清涎,呃逆嘔吐,或見尻陰股膝髀足等處都感寒冷而拘攣疼痛,下痢,腹中脹滿,大便泄瀉,水液外溢而皮膚浮腫,本來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陽氣欲上不下,起而眩暈。

少陰君火之氣複,則見大熱至,幹燥而煩悶,口渴,腹中脹滿,氣喘,皮膚因熱而浮腫,咽喉幹燥,大便時泄時止,唾液減少,或睡不著覺,手足反覺熱而逆冷,小便黃赤,甚至發為淋病,目視模糊不清,善忘,甚則心中煩悶,自覺身體發熱,不欲蓋衣被,口渴欲飲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