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周禮、秦製、漢習、唐風

字體:16+-

厚重和沉重,有時也會是一對同義詞。毋庸置疑,陝西是中國底蘊最厚重的地方,陝西人則是一群負擔沉重的人。

行走中國這麽多年,我從來沒有看過哪個地方的人像老陝一樣酷愛自己的文化,以至於到了顧影自憐、故步自封的地步。當熱愛走向物我兩忘,人也就成了“兵馬俑”。

不管身份高低,無論天南海北,看起來和時代無縫接軌的現代陝西人們,很多在骨子裏依舊是那個兩三千年前高唱著“豈曰無衣”的秦人。

有句在三秦大地傳播很廣的民謠:

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

這句話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江南可謂人傑地靈,遍地琅琅讀書聲,多出讀書人。朔風勁吹、“鐵馬冰河”的北國,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連年戰亂的邊關,民風好勇鬥狠,多出將軍也很正常。“秦中自古帝王州。”如果給中國古代帝王排一個座次,最偉大的帝王裏,約有一半長眠於陝西這片黃土之下。

但是,如果你把這句民謠講給唐代以前的人聽,估計沒人能聽懂。它在唐代應該是這樣說的:

陝西的秀才,陝西的將,陝西的皇宮住皇上。

三秦之地——尤其關中平原——在縱跨周、秦、漢、唐的長達一千五百年間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可謂英才輩出,論起千古帝王,有周文王、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除帝王外,也不乏經天緯地之臣、東征西討之將、俠肝義膽之士。當時的陝西,曾如日中天地照耀著整個世界。

提到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變革,離不開周、秦;而追溯中國曆史的強盛年代,則必稱漢、唐。如果說周、秦、漢、唐四大帝國組成了中華文明的上半場,陝西則是上半場毋庸置疑的主舞台。

關於周、秦、漢、唐的曆史,我認為用這四個詞可以高度概括:周禮、秦製、漢習、唐風。這也是陝西給中華文明的最高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