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山東之魂——認大哥

字體:16+-

和很多麵目模糊的省份不同,山東人的性格特質非常鮮明。從好的方麵來說,山東人厚道、豪爽、講義氣、好交友、講禮節;當然封建保守、重男輕女等負麵評價也不少。

無論誇讚山東人厚道還是批判山東人封建,許多人都會指向一個萬金油答案:“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俺們大山東是千年“孔孟之鄉”,禮教悠久,在千年儒教浸染下,忠信厚道、封建保守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孔子說過“學而優則仕”,所以山東人熱衷於仕途;孔子說過“舉國上下交爭利,則國之殆矣”,所以山東人瞧不起商人;孔子信奉“中庸之道”,所以山東人墨守成規,凡事不願出頭……山東的問題怪不得父老鄉親們,要怪就怪孔夫子影響太深,著實沒辦法。

這些話乍聽上去也有幾分道理,就連很多山東人都信了,以至於現在隻要一說“山東人保守”,立馬就有人說“誰讓山東是‘孔孟之鄉’呢”,好像山東從春秋戰國一直保守到了現在。

但仔細推敲之下,這種說法很難站得住腳。曆史上的山東人,曾長期讓曆代皇帝備感頭大。曾經十餘次視察山東的乾隆皇帝就說過:

朕聞山東有“不欠錢糧,不成好漢”之惡諺。

翻開史書會發現,號稱“孔孟之鄉”的山東,實則匪患嚴重,壯士滿地走,占據了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多半。赤眉軍、黃巾軍、瓦崗寨、黃巢起義、梁山好漢……曆朝曆代的叛亂,山東人都是主角。到了清朝,叛軍更是像雨後春筍般一茬茬猛長,撚軍、大刀會、白蓮教……就連轟轟烈烈的義和團也起源於斯。這些恐怕不是“孔孟之道”能解釋的。

也有人認為,真正影響山東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梁山泊文化。他們解釋道:很多山東人相信“生死之交一碗酒”,所以才會重視酒場,而且山東人重視兄弟感情,酷愛排座次,這和《水滸》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