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瀟湘遺響

字體:16+-

毋庸諱言,清代中葉以前,湖南人在國史上罕有表現,“碌碌無所輕重於天下”。

融合殷商文化末流、楚蠻文化餘緒所形成的楚文化,雖以宏闊奇詭、驚才絕豔著稱,但畢竟遠離中原而踽踽獨行,終歸不是主流。更何況在荊楚、湘楚、巴楚這“三楚”之中,荊楚最得楚風,湘楚隻算有三分餘韻。

自古以來,湖湘一地的錦繡山水與大塊文章就兩相呼應。正如陸遊詩雲“不到瀟湘豈有詩”,三湘大地上有《九歌》之瑰麗奇幻、《過秦論》之汪洋恣肆、《桃花源記》之詩酒田園、《嶽陽樓記》之心係天下蒼生,有“詩仙”李白登臨嶽陽樓留下的“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的風情,有“詩聖”杜甫在離亂的潭州街頭偶遇長安故人而發出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絕唱,有秦觀傾倒眾生的“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有黃庭堅客居衡陽時寫下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然而尷尬的是,無論“屈賈”“李杜”還是“蘇門四學士”,都是瀟湘過客。反觀曆代湖南本土人才之稀,寥若晨星。除了蔡倫、歐陽詢、周敦頤、王夫之寥寥幾人外,乏善可陳。唐朝好不容易有個名叫劉蛻的湖南人中了進士,被稱為“破天荒”。這也是成語“破天荒”的由來,算是湖南對中華成語界的少數貢獻之一。

近代以降,湖南卻突然登上了曆史舞台,群星璀璨,攬天下興亡之責於一身。

從晚清“無湘不成軍”,到“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再到“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百年間湖南湧現出來的人才,論質論量,蘇、浙、粵三地集合全力差可抗衡。

平定太平天國一役,湘軍前後打出總督十四人、巡撫十三位,封侯拜相,風頭無兩。此後,每一波的社會風潮,總有湖南人挺立潮頭,守舊者有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維新者有魏源、郭嵩燾、譚嗣同,革命者有黃興、蔡鍔、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