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大民:王誌綱話說中國人(繼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之後又一部寫透中國國民性的力作。《吾國與吾民》讓外國人讀懂中國人,《大國大民》讓中國人讀懂中國人)

東北人的“三碗麵”

字體:16+-

哪怕再簡單的人,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更遑論數以億計的東北人。從高官巨富到最普通的下崗工人,從城市到鄉村,從網絡到現實,從雪花大如席的東北到陽光椰林沙灘的海南,從海內到海外,他們共同構成了這一幅東北眾生相。

作為近代最先接觸外部世界的兩大區域,東北、上海有很多相似之處。列強入侵帶來了畸形的繁榮,也帶來了“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東北、上海成了魚龍混雜的大江湖。縱橫上海十裏洋場的“青幫”大亨杜月笙,談及人生經驗時曾說道:

人生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麵、場麵和情麵。

這“三碗麵”與其說是上海特色,不如說是江湖規矩。最能體現這“三碗麵”的,就是東北人。

東北人的第一碗麵——人麵,也叫體麵。

體麵,是我對東北人最早的印象:第一縷穿透貴州大山的現代文明曙光,就是東北人帶來的。我十五六歲,到了工作的年齡,彼時“三線建設”如火如荼,母親成天琢磨著給我在工廠找個工作。附近最好的工作機會就在六盤水的兩個援建廠,一個是六盤水礦務局,另一個就是鞍鋼援建的水鋼。

礦務局上主要是山東人,鋼廠則以東北人為主。東北工人們,一個個穿著勞動布褲子,腳踏翻毛皮鞋,身披毛領大衣,再帶一個皮帽,簡直體麵得不得了。有些縣城的青年有幸進了鋼廠,搞到這麽一身行頭,過年回家探親時就立馬成了朋友圈的中心。至於那些說一口純正的普通話、穿著打扮氣派、象征著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東北工人,更是我們這些小鎮青年仰視的對象。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隻是在貴州,就是在全國,東北的幹部和工人都是香餑餑。改革開放之初,時任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就是從東北調去的。當時深圳缺幹部,麵向全國招聘,東北籍幹部占了大部分,局級一抓一大把,出自東北的市委書記、市長就有厲有為、黃麗滿、李子彬、李鴻忠、劉玉浦、馬興瑞等。東北籍幹部成批地出現,並不是拉幫結派,而是東北籍幹部往往學曆又高、形象又好、口齒又清晰、政治素質也強,總之一句話形容——有型有款,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