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傳

12 命運自定

字體:16+-

曾是毛澤東“筆杆子”的陳伯達,在他的《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蔣介石的出路何在?”

他說:“事實上,他的‘偉大導師’曾國藩早在很久以前就為他安排好了,那就是:‘與外國人講和,與人民為敵。’”

毛澤東後來告訴埃德加·斯諾,當時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共產黨沒有和福建軍隊聯合起來,對付蔣介石。

我們可以確切地指出,蔣介石曾在某一天,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錯誤。

那是1931年9月11日,當時他命令少帥張學良,盡可能地避免和日本人發生任何衝突。不出所料,恰恰是在一個星期之後,日本軍隊發動了所謂的“沈陽事變”,進攻東北。

張學良請示蔣介石:“我該怎麽辦?”

蔣介石的回答很明確:“為了避免這一事件的任何擴大,必須堅決執行不抵抗政策。”

由於蔣介石麵臨著國人反對力量的不斷挑戰,他已就解決軍事問題的順序作出了決定,先消滅國內的反對力量,然後再對付外國侵略者。

這個決定最後注定了蔣介石自身的命運。

國民黨的資料否認蔣介石使用過“不抵抗政策”一詞,但是不否認蔣曾經命令少帥避免與日軍衝突。

蔣介石是國民黨的領導人和自封的孫中山革命的繼承者、中國反對帝國主義掠奪的鬥士,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蔣介石應當領導全國進行抗戰。

公平地講,他確實想抗戰,但他認為這是次要目標,首要的是中國必須統一在他的領導下。

他的失算在於他使人民——這裏麵包括知識分子、農民及士兵——感到失望,結果他那無可爭議的自詡的民族領袖的地位便受到了削弱。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大多數人認為中國人打中國人是不應該的。

如果蔣介石當時作出另一種決定,軍閥們就會拋開他們之間的分歧,團結在他的旗幟下。但是相反,對他的普遍不信任進一步動搖了他的統治,並且到最後共產黨人將宣布自己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國領土的真正保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