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傳

13 毛澤東的崛起

字體:16+-

長征是一篇史詩,歲月的更替,意識形態的差異,都不能使之失色。

毛澤東給了農民最想要的東西:“土地和同多年來壓迫他們的地主們算賬的機會。”

1934年間,蔣介石把共產黨趕出了他們在南方的根據地,發動了一場“民族複興”運動。

他認為他已經徹底並永遠地打敗了共產黨。他希望他的“新生活運動”能夠像他贏得戰爭一樣“贏得和平”。

但是,他沒有贏得戰爭,他隻是把共產黨趕跑了,而他的“民族複興”政策也由於沒有引起普遍的注意而石沉大海。

到1933年中期,蔣介石已經同共產黨打了6年的仗。作為一個軍人,他不斷遇到挫折。他已經對共產黨蘇區發動了四次“圍剿”。

他的決心不斷增長,這一點可以用數量來衡量。在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的第一次“圍剿”中,他動用了10萬部隊;在1931年5月至6月第二次“圍剿”中,動用了20萬作戰兵力;第三次戰役是從1931年7月至10月,出動的軍隊達30萬;第四次“圍剿”從1933年4月至10月,這一次出動了差不多50萬的軍人;第五次“圍剿”從1933年10月開始——幾乎是第四次“圍剿”一結束就開始了——蔣介石動用了90萬軍隊,其中40萬立即開始了行動。

與此相比,紅軍的兵力比估計的要多一點,但雙方在武器上相差懸殊。

受到正麵進攻的江西紅軍動用了大約18萬人,還可以加上20萬遊擊隊和赤衛隊。但是這38萬人隻有不足10萬支槍,手榴彈和裝備的供應也不足,而且沒有重型大炮。

蔣介石的40萬作戰部隊擁有重型武器並有一支裝備有近400架飛機的現代化空軍。紅軍設法繳獲了幾架飛機,甚至俘虜了幾個有經驗的飛行員,但他們無法供應汽油,也沒有維修人員,因此共產黨沒有轟炸機。

蔣介石的作戰部署是根據他求勝的需要及迫切的心情製定的。蔣發動第五次“圍剿”不隻是因為六年來的失敗讓他難以容忍,還有一個新的緊迫性——因為這時蔣介石認為中日之間的決戰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