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修水利,按照慣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或是一個村子能完成的。
一個村子能完成的多半都叫做溝渠的。
從溝渠到水利設施,蓄水、引水隻是第一步,後續的揚水才是關鍵。
有了泵房,才能把平日蓄的水,在幹旱的時候,引到需要的土地上,所以,杜老爹稱呼山上藥田的水渠為水利設施。
杜老爹雖說不是種田的好手,但他也知道,種地最重要的兩點就是水肥。
防旱防澇勤積肥這三點做好,田地的產出就不會很低。
沒有蓄水防澇的水利設施,種地就是靠天吃飯了,按照農諺說來,靠天吃飯就是十旱九澇三年蝗了,不會有一天安生日子。
“爸,這十幾年山上附近的山林,差不多有了完善的水利設施。
東南麵窪裏的山林,大部分也有了這種水利設施。
窪裏、馬店集、太平莊,新換的山林,也正在開渠備料之中,三五年之內,差不多會有雛形。
這些年,我們攏共修渠幾百公裏,植樹近千萬株。
之前童山濯濯的窪裏山林,有大半實現了灌木覆蓋,小半已經有手臂粗的小樹了。
按照這個趨勢,再有十幾二十年,窪裏到虎峪一代,基本可以恢複生態循環了。
這又是藥山的一筆隱性投入,如果算錢,總要大幾千萬吧?
這類投入,遠遠超出了土地的租賃費用,上麵還是要給個說法的。”
杜老爹問,李勝利答,張口還是以錢勢壓人。
現在的幾千萬,就是後世的幾億幾十億。
這類投入,李勝利當然不會白白的打水漂。
許多事,總要向上麵討一個說法的。
“你呀!
以遇上跟中醫有關的問題,就過於偏執了。
好吧!
這些投入,我可以作為剛剛建議的附帶條件,拿出來說一下。
你私下給我說說,窪裏、山上這兩個村子,一年的藥材收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