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輪遊絲,這其實是個組合詞。
按照功能來說,它實際上分成擺輪和遊絲兩個概念。
在21世紀。
遊絲已經被優化到了極限,成為了一種相當細的螺旋形彈簧,99.9%都被用於機械表。
它大約比人發細3~4倍,總重量約2mg,卻可耐受600g的張力,韌性相當強。
在鍾表中,遊絲的內端固定在擺輪的軸心,外端則固定在擺輪夾板上。
當擺輪受到驅動時固定在擺輪內的遊絲則會因為彈性而均勻地收縮及舒張,同時帶動擺輪來回擺動。
擺輪受到驅動力量使遊絲受力壓縮、舒張,帶動擺輪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
這樣的旋轉周期會直接影響到腕表走時的準確度,從而校準時間。
而實際上呢,擺輪遊絲可以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
因為它和發條有著重要的關係:
發條釋放能量的動力傳輸至擒縱係統,驅動遊絲擺輪進行簡諧運動,產生一反作用力達到減速的目的。
不過隨著科技發展,擺輪遊絲和發條的關係逐漸產生了裂縫,或者說擺輪遊絲被ntr了:
普通發條不用如此精準的運動校正,進階的發條又有其他手段可以達到更精確的效果,不需要擺輪遊絲。
因此一來二去,擺輪遊絲和發條也就隻能在機械表裏見見了。
然而孰能想到。
在北宋這個年代,徐雲居然見到了一組擺輪遊絲組成的設備?
當然了。
這裏的擺輪遊絲肯定不會像後世那麽精細,主要是起到一個引接內部環節的效果。
說來也巧。
就在徐雲觀察著這套裝置的同時,裝置內部忽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哢哢聲——這種聲音聽起來就像是打水時把水桶拋下井口,轆轤搖架上繩索飛快被抽出的情形。
隨後裝置底部傳來了一陣嘩啦啦的流水聲。
很明顯。
主房那邊老蘇正在用水洗刷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