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十章 要搞百強縣、十優州府

字體:16+-

政府沒錢,一個關鍵的原因便是過低的賦稅。

朱元璋出身農民,認為農稅越低越好,所以采取了三十稅一的政策。而這個標準的確定,讓大明王朝的稅賦收入,始終沒有辦法突破三千三百萬石。

更可悲的是,曆史上的大明,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可謂是朝廷“最富”的時候,越是往後,朝廷越窮。

到了天啟年,朝廷稅賦已縮水至兩千五百七十九萬石。

所以說,大明開局便是巔峰,其他時候都走下坡路了。

說來也慚愧,大明皇上就沒懂經濟的,也不敢輕易改革稅製。

張居正夠牛,通過一係列改革給大明了一線生機,可萬曆皇上不懂張居正,更不懂經濟,在張居正死了之後,大明返照的那一縷光,便徹底湮滅。

朱元璋將經濟問題簡單化了,也缺乏對社會關係與社會活動的研究。

朱允炆不打算走朱元璋的老路,不僅將農業稅從三十稅一,提升至十五稅一,而且還廢除了職俸田、免稅田,讓大片的土地全部列為納稅對象。

雖然將胥吏也列入朝廷俸祿之中,朝廷會支出龐大的費用,但相對於他們施加給百姓的重重傷害,相對於他們占據而不上稅的土地而言,朝廷如此做,是絕對正確的,而且,是可行的。

夏元吉匯報道:“皇上,若一條鞭法、遏兼並投獻之法完全落實,今年稅賦所得,至少為五千萬石,極有可能達到六千萬石。目前來看,隻需要熬過半年,戶部除各項開支外,存留依舊豐碩。”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欣慰地說道:“這些俸祿待遇,朕看可以,但朕有個提議。”

“還請皇上示下。”

夏元吉肅然說道。

朱允炆指了指新的俸祿製度文書,說道:“兩京一十三省,州府三百餘,縣一千餘,不若連同吏部,以稅賦、人口、商業、土地、官聲、治安、刑獄等為標,每兩年考核州府縣一次,選出百強縣、十優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