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九十章 官僚養成所的弊病

字體:16+-

國子監,明代最高學府。

對於國子監的建設,朱元璋未必是存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心思,實在是出於無奈。

大明以武力奪天下,總不能用武力治天下吧。

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粗人,不認字,公文都不會寫,用他們治國,是不是太費嗓子了?

想要治國,就需要官僚,而官僚,又必須認識字,認識字的,統稱為文人,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朝代發展到一定時期,便會出現“文盛武衰”的現象。

人家當官拿主意的都是文人,你一個粗鄙漢子,縱殺敵有功,也抵不過文人一筆一口。

問題是,朱元璋手中的文人不多。於是,便將元朝裏麵還活著的舊官僚拉了過來,這也不夠,怎麽辦,隻能啟用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可是這些讀書人也有顧慮,明初北蒙還在,朱元璋的帳篷穩不穩當都說不準,冒失地入賬聽差,萬一蒙古人再殺回來,那豈不是要被清算?

朱元璋請他們來,他們偏不來,逼得老朱發怒。

行,你們不來是吧?

不來當官,那就殺了吧,看看你來還是不來。

真的是人才匱乏到了極限,朱元璋也沒辦法,糧長都扔官僚序列了,這都不夠用,這群讀書人還給自己添堵。

走投無路,朱元璋隻好一邊興科舉,一邊打造自己的新官僚。

而這個新官僚養成所,便是國子監。

國子監前身為國子學,一開始沒有校址,就在內府大本堂教學,後來朱元璋將國子學設在雞鳴山以南,於洪武十五年,改為國子監。

國子監東臨小教場,西至英靈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橋。左有龍舟山,右有雞鳴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延袤十裏,燈火相輝”,便是對明初國子監規模之壯觀的真實寫照。

在明代初期,國子監確實培養了一批可用之才,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國子監是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