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拚團在海外市場,折騰的很大啊。”
“我也聽說了,很多已經飽和的品牌都跟著拚團的海外平台keeta去做外國人的生意了。”
“我前段時間去了新加坡,確實看到了喜甜的海外店,有個海鹽口味好像直接賣斷貨了。”
“那雲閃付也出海了?”
“嗯,不過外國人對於手機支付的接受率普遍不高,keeta的重點還是在建立海外會員庫。”
“市場又不是大白菜,海外的生意他說做就做,怎麽做到的?”
“塑料袋,自己的不漏,給別人做的漏,外國的那些平台從來沒見過的這種商戰方式,而且每一個跟隨拚團出海的品牌都找了當地的對標品牌,瘋狂蹭熱度,名氣一起來就封自己是百年老字號。”
“媽的,做生意的,果然賣的就是故事!”
大暑之際,互聯網企業家俱樂部辦了一次聚會。
在這個行業裏深耕的各種企業家都悉數到場,而當眾人在聊起行業發展的時候,繞不開的那家自然就是拚團。
有些剛剛去周邊國家旅遊過的,忍不住打開手機,給他們看了什麽“韓國百年老字號”“泰國百年老字號”,給眾人看到麵麵相覷。
其實在拚團出海之前,很多人都覺得中國企業隻會窩裏橫。
你打我一拳,我踹你兩腳,你在網上抹黑我,我就找你去公園約架。
而與之有著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企業,隻要能在本土迅速融資,三五年就能遍布全球,成為國際企業。
臉書、推特、油管、穀歌、亞馬遜、甚至uber,幾乎都是以國際為版圖迅猛擴張的,更別說可口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了。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美國企業要高一個維度並不是崇洋媚外。
而拚團,如今則成為了一個變數。
像江勤這種極其擅長打商戰的人,出海後就像是狼入羊群,真的是一陣亂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