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

第333章 不可能

字體:16+-

李定安拿著綢布,用指甲刮了兩下。

高低不平,凹凸有致,紋路如刀刻,這便是緙絲,又名刻絲。

古人雲:承空觀之如雕縷之像,更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織中之聖”之說,原因在於它獨一無二的織法:通經斷緯。

起於宋代,因為難織,當時隻用於作敕製和誥命,也就是聖旨,明初才用於紋織書畫作品。

到明宣德時期,國力漸盛,工藝精進,才用於製作龍袍袞服和宮廷日用。清代沿製,隻供於皇室,民間不準用,也用不起。

包括現代,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麽,就覺得都是絲製品,為什麽它比普通的畢綢貴幾十上百倍?

直到中央電視台的《國家寶藏》中專門有一集講了緙絲,大眾才有所了解:這玩意,全貴在手工上了。

所以,既便在古代,既便不摻金絲,緙絲也不是一般的貴……

幾位教授和警官也圍了過來,聽到這東西花了三千萬,一時不知如何評價。

一是可惜。

這麽大,還是庫金,雖然品相不是太好,但既便值不了三千萬,千八百萬還是有的?

就為了做實驗,一刀給剪了?

二是不理解。

什麽是古董?

古董即骨董,肉腐而骨存,文化之精粹,曆史之延伸。

它的髒、它的舊,它的陳與朽,以及完整性,都是曆史賦於的獨特的文明象征。

所以,這一刀下去,不是李定安損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代表著他對文化的輕視,對曆史的不尊重。

在這些學者眼中,這是絕不可饒恕的。

頓然間,之前產生的那點佩服和讚歎**然而空……

何安邦瞪著眼睛,挑起李定安剪開的那個洞往裏瞅了瞅:依舊是緙絲黃底,顏色還是那麽黑,圖案依舊模糊,依舊是金龍戲珠。

沒看出哪裏有區別,更沒看出哪裏有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