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總部大樓裏工作的設計師們,也不是暢通無阻的,哪怕是總部設計師的各間工作室。隻有權力達到一定程度的人,或者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人,才可以獲得更大的活動範圍。這種安保措施有它的道理,設計師有時會被其他同行“挖牆腳”,因為每間設計室都有自己的秘密,涉足的人自然越少越好。不過,隨著設計師在集團公司的工齡和資曆的增長,集團公司就會放鬆對他們的限製,可以進入大多數的設計室。但這個方法也不一定牢靠,近些年陸續離職的設計師,帶著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圖紙跳槽,到對手的公司裏服務。比如高鎳鑄鐵鑄造加工技術就泄露到私營企業,抖音快手裏的私營小企業就掌握這項技術,和大企業展開惡性競爭。而最初了解這項技術的不過10個人。集團公司對這種行為極為憤慨,要求離職人員簽訂保密協議,然而協議歸協議,事實歸事實,協議是死的,人是活的,兩條道上跑的車,所以,就算這麽防範也是無效的——對手公司開出的條件太優厚,**力足以覆蓋泄密帶來的風險。
俞大猷和滕肖蘭是可以隨意在總部設計室走動的,何況他們現在同在攻關小組,工作範疇的接觸,理所當然。此刻,他倆和周浩、李驍在翻閱248所傳來的圖紙。
一共278頁,除了五節合金筒,其上附著的輔件大大小小,各種形狀,有的相互重疊,也不乏部位交叉,還有正位、各種斜度的、各種異形的,每種附件的尺寸、薄厚各異,最薄的隻有2厘米,厚的可達30厘米,更不可思議的是,有的附件自身薄厚都不一樣,有的一邊薄一邊厚,有的兩邊薄中間厚,等等。密密麻麻的一物一圖,全部用符號和數字標注,加以簡短精確的文字說明。
“站在這些圖紙後麵的人都是天才呀!你看,附著的零部件與合金筒結合的非常緊湊,布局合理,絕對沒有浪費的空間。與此同時,它極大地考驗生產製造單位的技術水平。”周浩一邊看,忍不住發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