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逐日

第22章 隔著一座山

字體:16+-

李處長禮節性地接待了三個沈陽來的客人,破例帶他們參觀車間生產線。

大遼鋁型材的廠房跨度比東方重工還大,一眼望去蔚為壯觀,每棟紅白相間的廠房之間種了雲杉及叫不出名字的進口綠植,高低不同,錯落有致,一看就是精心選育和養護。茂盛的植物淹沒了一部分廠房,看上去就像漂浮在綠色的雲層中,顏色也更加醒目,充滿活力。

“環境比我們強得多,這是企業實力的外化。”李驍壓低聲音嘀咕。

“這就叫先聲奪人,氣勢上先壓住你。”

“我們有錢也會這麽幹,有脂粉誰不往臉上抹。”李驍的豔羨中捎帶著打擊。

俞大猷情知倆家夥在後麵沒嘀咕好事,瞥一眼李處長,也算兩人走在後麵,拉開一定距離,他沒聽見,氣宇軒昂地與俞大猷並肩而行,步伐中透露著隱性的驕傲。

滿懷希望地來,看了一圈,俞大猷莫名失望。

大遼鋁型材的生產車間明淨整潔,還有高等級的無塵車間,塗著黃色的邊界線和綠色通道。銀色的鋼架結構在人的頭頂掠過,盡顯現代化工業企業的大氣。廠房裏的各條生產線有序地流水作業,李處長不無得意地告訴俞大猷,這些生產線都是花巨資從意大利、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引進的,同時還引進了國際先進的檢測設備,如光電光譜儀、高精度的材料試驗機和斷麵尺寸掃描儀。大遼鋁型材現在有100多條生產線,包括擠壓生產線、氧化線、電泳塗漆生產線以及拋光機、噴砂機等等。

李處長滿臉傲嬌,滔滔不絕地說著,但俞大猷想到的是,這些東西離自己太遠了,倒不是說產品的陌生,而是生產技術的隔膜。他甚至想到,讓大遼自以為豪的百餘條生產設備,沒有一台機器產自中國,一旦某一環節損壞,自己因技術障礙無法維修,停工停產,還要給外國廠商一大筆維修費用,受製於人,增加生產成本。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技術迭代更新,這些設備產線必定落後,生產出的產品必是落後產能,喪失市場競爭力。再進一步說,失去市場競爭力的後果是什麽,人人都知道,但那時候可能什麽都來不及了。如果從這一角度而言,這些生產線實在不值得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