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郊的伯官屯街到沈北新區,等於沈陽的方位大對角。俞大猷此行的,是求見一位航空航天大學從事鈑金與模具學科研究的教授。據說教授有一間實驗室,專門研究鋁合金特性及焊絲。這對他們而言,是極其難得的啟智之機。老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到底,合金筒的焊接關鍵設備和材料,離不開焊機和焊條,所以,弄清這兩件事是十分必要的,這個信息源,就來自106廠的陳主任。
天氣一天涼似一天了,寒意微微。楊嶼開車,載著俞大猷、滕肖蘭,穿過皇姑區黃河大街,再過二台子、三台子、新樂遺址,到了蒲河風景區域,沈陽的大學城建在這裏,這是沈陽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開發得晚,反而各方麵配備較市內高。師範大學再往北兩站地是航空航天大學,俞大猷今天的終點。
雖在一座城市中,俞大猷三人也是第一次來這所專業性較強的大學,進校門,他們被一座刻著“德能並進,勇毅翔遠”雕塑吸引住,那建築雕塑之上泊著一架飛機,機身上的編號為84612。這情景使俞大猷聯想到製造中的“勾陳”,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俞大猷他們越來越明白,合金筒隻是一個隱晦的說法,或者說是一個隱喻,心中那份緊迫感,擂起戰鬥的號角,鼓舞他們向前。84612這款老飛機,是這所大學的驕傲,“勾陳”如果成功,又何嚐不是他們的驕傲呢。
俞大猷三人渾身翻湧著自豪。沿著寬闊的校園道路一直往裏行駛,領略到這所學府的建築風格,由於占地麵積足夠大,校園裏出現一個內湖,湖水倒映瓦藍的天空,白雲像大雪山一樣漂浮在水麵。內湖四周環繞著茂盛的綠植,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等散布在綠植叢中。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的形狀不一樣,如同命名不同的星體連綴成整個校園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