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團農牧團場,每年年底也是盤點各項工作的時候了,各類先進評選也開始了。農墾局給五一農場一些先進指標,其中局團委給五一農場一個新長征突擊手的榮譽指標。五一農場團委和工會考慮到三分場青年職工黃青英在三秋拾花工作中的突出貢獻和平時生產中的積極表現,決定將她上報上去,但能不能批下來,還要看材料寫得怎樣,事跡是否感人,政審能否過關等等,綜合評定都合格了,批複才能下來的。
黃青英是三分場的青年職工,寫典型材料的任務自然又落到剛剛擔任三分場文教不久的鍾海濤身上。
接到任務後,鍾海濤十分為難。雖然自己和黃青英工作生活在一個單位,可對她是如何苦戰三秋、平時生產工作中的突出表現等情況並不是十分了解。如果對一個人的先進事跡不夠了解,要想寫出感人的典型材料就沒那麽容易了。
正好劉蘭蘭來到鍾海濤家裏,聽到鍾海濤說出自己的難處後,笑了起來:“海濤,這有什麽為難的?找到黃青英,多和她聊聊,多問問她,再問問她家裏人,特別是多問問閆書記和我爸,不就什麽都清楚了嗎?”
鍾海濤一拍腦袋:“對呀!蘭蘭,我怎麽沒想到這些呢?”
於是,鍾海濤來到黃青英家裏,看到黃青英的手用膠布纏著,還在剝沒有開的棉花桃子,就問她怎麽回事。黃青英邊剝邊說:“這些沒開的棉花桃子不能浪費了,摘回來潑上點水,等軟些了,就能再剝開了唦。”
鍾海濤心裏一熱,便把自己要寫的東西告訴了她。
不料黃青英聽後,表情卻是淡淡地:“說實話吧,海濤,沒得啥子好寫的,誰承包棉花還不得把地裏棉花拾回來?誰不想棉花產量高些多拿些獎金唦?誰承包一份棉花地不好好管理唦?再說了,我在農場三秋拾花動員大會上表示過決心,要爭當一個萬手拾花能手的唦,話既然說出去了,就得兌現,不然的話,你今後說話就沒得人相信了唦?我兌現了在大會上表的決心,心裏就踏實了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