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白瘦骨嶙峋,背有點弓。
但文化人特有氣質彰顯無疑。
在他眼裏,李氏父子拿後宮美人作賭,簡直有傷風化。
但他隻是文人,又奈何不了李霸。
作為文人和大乾泰鬥,他自然清楚,李霸要是殺他,就是一句話事情。
他也無所謂
都一大把年齡了,文人傲骨和氣節不能丟。
對於九皇子,他並不陌生。
在上書房讀書,他也傳授過其學業。
在他印象裏,九皇子資質平平,根本不比太子強,各科成績也不如太子。
關鍵是九皇子隻有二十歲,就算有狀元之才,也沒有資格與韓墨非和孔中尼同台交鋒。
他看得佷清楚,太子和丞相推薦李坤參加文鬥,目的就是想讓九皇子到時丟人現眼。
而九皇子不但沒有自知之明,還有贏的念頭,簡直是癡人說夢。
見李大白有話要說,整個禦書房鴉雀無聲,不是他有權力,而是出於對他這個文壇泰鬥的尊重。
“陛下,老臣有話要說”。
他開口道。
李霸陪著笑臉回應,“李太傅,你德高望重,關於文鬥之事,有何想法請說”。
他給李大白劃了發言範圍。
別胡說八道,借題發揮,罵他李霸暴君治國無方雲雲。
“陛下,參加文鬥豈能是兒戲,九皇子身份自然是夠,但眾人皆言其不學無術,倘若文鬥中鬧出笑話,丟的可不光是大乾人臉麵,也是給你們李氏皇族丟人”。
李霸問,“以李太傅意思,九皇子沒資格參與文鬥?”。
“陛下,老臣想先考考九皇子,不知可否?”。
“李太傅,你是我大乾文壇泰鬥,自然可以,朕允了”。
又問李坤,“九皇子,李太傅想考考你,你意下如何?”。
李坤一臉無所謂,“那就考唄,兒臣領命”。
自己是985高才生,軍校裏也沒少下工夫在學業上,他就不信入不了李太傅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