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江來參加推進會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得到絕對的認可,他隻是希望借助這次推進會能讓參與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在場的各部門工程師們大腦中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具備這樣的科研實力,能研發出符合大型郵輪安全要求的吊艙推進器。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研發電力推進器的時間也不算短,隻是一直沒有取得關鍵性的技術突破,在宣傳方麵沒有做任何文章,踏踏實實做事,拿得出值得信賴的產品這才是科研人員的宗旨,至少,劉源江是這麽認為的,如果按照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對他的要求,劉源江還要在瑞士ABB公司繼續學習考察半年多的時間。
如此算來,劉源江如果不提前回國,那研究所研發的吊艙推進器一定來不及安裝在第一艘大型郵輪之上,除了科研技術之外,時間也成了劉源江最大的敵人。
何馨聽了劉源江的話,情不自禁的皺起眉頭,人果然是會變,劉源江竟然在眾人麵前誇下海口,國產電力吊艙推進器的進展情況,何馨一直關注,目前精細化的設計暫且擱置不談,16.8MW的功率絕對達不到。
就算是吊艙推進器的出廠銘牌上標注這個功率,那也絕對是虛標,如同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關係。劉源江原本是個很踏實的人,怎麽也說不出來這種不著邊際的話來。
趙致遠意味深長的看著劉源江足足五秒鍾之久,大型郵輪的項目推進會都是例行會議,議程隻有一條,趙致遠接到了李文山先生的電話,要求在今天的推進會上,讓劉源江做關於吊艙推進器的專題匯報,李文山是大型郵輪的特別顧問,趙致遠也不好推辭,再說吊艙推進器跟郵輪息息相關,也就順水推舟沒有推辭。
趙致遠不明白的是,明明昨天的吊艙推進器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本就沒有通過,反對聲音強烈的人正是李文山,當天深夜李文山就給趙致遠打來了電話,說劉源江特意從瑞士回國要做專題匯報。